第8部分(第4/4 頁)
大害,也許一個朝代的建立者比如三皇五帝,再比如那三個劉姓皇帝因為經歷了亂世,知道老百姓生活的困苦,也知道如果逼急了老百姓,老百姓會反抗——就像你們黃巾軍,所以這些個皇帝還能鑑於前朝的興亡約束自己的慾望的話,不過他們的後人就不一定了,並不是每個皇帝都是不犯錯誤的聖人。宣高兄不要忘了,皇帝的權力可是無限大的,只要他想,他就可以隨心所欲幹自己一切想要乾的事。”
臧霸聽得十分明白,太史慈現在正在委婉地重複著散步時他說談到的問題:天公將軍的後人就一定是有為明君嗎?如果不是的話,那將來一定會重蹈大漢現在的覆轍。如果這樣的話,那麼今天的黃巾起義又有什麼意義?百姓的安寧只是一時的安寧罷了。
但臧霸從太史慈現在的話中所聽到的意思遠不僅於此,太史慈提出的是一個臧霸必須正視的問題:如果皇帝犯了錯怎麼辦?按照太史慈前面的話來看,農民如果懶惰、不種地,那麼捱餓也活該,這是他應得的懲罰,其他行業當然也是如此。總之,一個人如果幹了不符合自己生存位置的事,就應該受到相應的懲罰。那麼皇帝是否也在這個規矩之中呢?
臧霸不敢想!但內心的深處卻有一個聲音在告訴著他答案。
他知道皇帝也在這個規矩之中,也許老百姓忍氣吞聲地忍受你的暴政時,你這個皇帝似乎風光無限,你比任何人都要尊貴,任何人都要服從你的命令,可一旦老百姓起來反抗,那不就是對你這個不稱職的皇帝的懲罰嗎?
如果百姓是田地,皇帝是農夫的話,那麼只要不關心自己“田地”的“農夫”就該“捱餓”!
太史慈卻想得更遠,自從到了這個時代,親眼見識了三國時代華夏子民的悲慘生活,才對魯迅那句對中國歷史的評價有了真正的瞭解,臧霸他們所渴望的盛世不過是暫時做穩奴隸的時代,而現在的反抗只不過是因為他們連想坐穩奴隸也不可得。
整個中國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