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部分(第3/4 頁)
達到出其不意的目的,並沒有帶上騎兵,這讓袁術軍在面對甘寧輕騎的時候非常吃力。再加上自己負了傷,無奈之下紀靈只好傳令放火燒糧。
對方騎兵兇猛,雷薄也不想折損太多的兵力,一邊喝令部下放火箭燒糧,一邊指揮撤退。
李嚴的兵力處在劣勢,拼死拼活才勉強能夠阻止袁術軍靠近糧車,當雷薄下令射出火箭的時候,卻無能為力,只能眼睜睜的看著糧草車起火。
幸好甘寧的騎兵及時趕到,一陣衝殺,將無心戀戰的袁術軍殺退。李嚴本部和撤回來的廖化部全力救糧,才從火堆裡搶救出來了一萬石糧草,但仍有一半被大火付之一炬。
冷風陣陣,天空隱晦不明,硝煙逐漸散去,留下了滿地屍體。
一番清點之後,各部損失如下:廖化部折損兩百一十八人,花榮部折損三百人,李嚴的糧草兵死了一百五十人,拱衛劉辯的禁衛軍死了一百多人,甘寧的騎兵死了十一人,總折損人數八百多人;另有一萬一千石糧食、八千五百石草料被燒。
望著滿面塵土的部將,劉辯嘆息一聲:“唉……死了這麼多士卒,都是寡人之過,沒有考慮到袁術會偷襲我軍,實在是愧對三軍!”
穆桂英抹了一把臉上的菸灰,勸慰道:“大王不用自責,這不是你的錯,別說你還年幼。就是我與諸位將軍也沒有考慮到袁術竟然如此膽大妄為。雖然你現在不是大漢天子了,可你還是弘農王,還是先帝之子高祖後裔,他袁術身為四世三公之後,怎麼會做出此等大逆不道之事?”
所有人中智商最高的李嚴卻陷入了沉思:“袁術屯駐汝南多時,手下有兩三萬兵馬,雖然缺糧,但一萬石糧草也未必會入的了他的法眼,為何這袁術敢冒天下之大不韙來襲擊我軍?此中必有蹊蹺。”
“正方說的不錯!”劉辯點頭贊成,“紀靈衝上土丘的時候向我索要玉璽,我想這才是袁術的真正目的,只是不知道這袁術為何認定玉璽在我這個廢帝的手中?”
“什麼?袁術竟然打起了玉璽的主意?這是要造反啊!”
聽了劉辯的話,甘寧、廖化、花榮等人無不譁然,沒想到以忠義自詡的袁家竟然會出了這樣一個野心勃勃的逆臣賊子。
劉辯心想,我就不告訴你們了,若是按照歷史的自然發展,在得到了孫策獻上的玉璽之後,驕奢淫逸的袁術就會在幾年之後稱帝,當然下場也會很慘。
劉辯不知道袁術向自己索要玉璽的原因,其他人就更加想不明白了。既然想不明白,所有人便不再想這個問題。
其實,這個問題並不深奧,根本原因出在董卓的謀主——毒士李儒的身上。
聽說何太后母子殺散了侍衛,在去往弘農的路上跑了,董卓勃然大怒。李儒卻不以為意,獻上了一條借刀殺人之計,讓人放出風聲,就說何太后母子攜帶著傳國玉璽跑了。
在這群雄並起的年代,比起秦失其鹿有過之而無不及,諸侯手中各個握有屬於自己的兵馬。多則三五萬,少則七八千,雖然嘴上不說,但哪個不在心底做著帝王夢?聽說何太后母子攜帶著玉璽,這些諸侯能不動心思?況且,就算諸侯能夠按捺住野心,但遍地的山賊和叛軍能不打他們孤兒寡母的主意?
正所謂,匹夫無罪懷璧其罪。李儒深信,只要這條訊息慢慢的傳播開來,就算華雄的大軍抓不住他們母子,劉辯與何太后也要脫層皮。這也是袁術敢冒天下之大不韙派兵伏擊劉辯的真正原因。
只是袁術這個腦殘貨在做著皇帝夢的時候,壓根就沒想到他在被劉表耍弄了之後,又被李儒的借刀殺人擺了一遭。
“對了,還沒謝過這位壯士的救命之恩呢!”
劉辯收起自責的情緒,走到魏延面前,躬身施了一禮。雖然自己已經利用系統知道了魏延的身份,但做做樣子卻是有必要的。
魏延急忙單膝跪倒行禮:“豈敢當大王之禮,草民弋陽人魏延,字文長。聽說大王在宛城一帶募兵,特地率相鄰前往投奔。不料大王卻率兵南下揚州,因此一路追隨到了汝南,恰巧撞上賊將欲行不軌,因此挺身殺退。”
“好、好……能得魏文長相助,足可勝過十萬雄兵!”
劉辯熱情的牽著魏延的手,好一番褒獎,然後對眾將道:“今日魏延殺退袁術手下大將紀靈,救了孤一命,大功一樁。寡人決定任命魏延為裨將軍!”
魏延大喜過望,跪倒在地,稽首頓拜:“謝大王隆恩,延必然誓死相報,馬革裹屍在所不惜!”
魏延磕頭的時候摘下了頭盔,劉辯趁機仔細瞧了瞧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