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部分(第3/4 頁)
起道:“來母親這裡之前,阿九也與祖母說了,祖母聽了也覺得極好,還加了些供奉,讓阿九一同帶去,在真人前祈求闔家平安。”
謝氏微微哂然,前些日子二房三房連著生事,攪得老太太不得安寧,還在定國公面前失了顏面,老太太自然坐不住了,除了求神拜佛,望神仙保佑安寧,她又能做什麼。
反倒是眼前的這個長女,讓她越發不明白了。
謝氏打量顧硯齡的眸色又深了幾分,如今都能拿老太太到她面前說事了,難不成還怕她阻攔什麼?
她還以為她天不怕地不怕呢。
謝氏淡淡收回了眸子,簡單地囑咐了一句話。
“出門行事要懂得分寸。”
若有半點有損謝家的名聲,我便不會置之不管了。
顧硯齡很明白,這應是謝氏想警醒她,又未宣之於口的話。終究未多說,只唇角一劃,分外從容道:“阿九省得了。”
第四十一章 悟真觀(加更一章)
五月的京城春風和煦,陽光輕輕灑在後海的水面上,波光粼粼的碧色水波上泛著閃閃的金光,幾尾魚兒圍著圈嬉戲著漂浮的花瓣,隨即“呲溜”一聲又沉入水底,樂如孩童。
趕著夏季來臨前,人們更是結伴成群的前往京郊春遊,側帽風流的公子們鮮衣怒馬,馬蹄得意,將落地的櫻花帶了起來,迎風打了個旋兒,留下的是肆意而風流的歡聲笑語。閨閣之中的姑娘們也身穿輕衫,互相攜手踏青含笑,隱隱的帷帽下是窈窕的身姿。
三五個孩童一邊拉扯著線,一邊小跑著,時不時停下來轉身揚手遮住晃眼的日光,仰望藍天中或蝴蝶,或蜈蚣,或燕子的風箏,隨即互相攀比著誰放的高,誰放的低,露出幾分得意的笑來。
顧硯齡看著這一幕微微出神,隨即覆下眼眸,掃了眼前面數輛馬車,收回打車簾的手道:“未想到今日來京郊的人倒多。”
醅碧含笑,倒是一旁的絳朱年齡小些,眼中閃耀著幾分興奮道:“京郊悟真觀的櫻花是大興一絕,大家許都是去看櫻花的。”
櫻花,倒是對了。
顧硯齡唇瓣微微翹著笑意,前世十三歲時,她也去過京郊悟真觀,那裡的櫻花,的確蔚為壯觀。
“那今日咱們也好好賞一賞。”
聽到自家姑娘輕巧的話語,絳朱急忙道好,醅碧雖未說話,但眼中的欣喜到底是掩不住的。
有些倦怠的顧硯齡靠著引枕眯了一會兒,約莫又過了半個時辰,車馬緩緩停了下來,醅碧輕聲喚了喚,顧硯齡這才迷濛著眼,微微坐起身子,由著醅碧二人替她整理好髮髻衣衫,才款款下了馬車。
沿著竹林小道走了數百步,便見著眼前是直通悟真觀正門的石階,這裡的石階正是由山中的石頭開採而來,石縫中隱隱生出幾根翠綠的小草,倒是生的勃勃生機。
顧硯齡由醅碧和絳朱小心攙扶著,同其他人拾階而上,待走完最後一步,便見著門上的匾書著:“悟真觀”三個金漆大字,後附加天子之印。
大興自開國便尊道教為國教,當年開國太祖曾親自來到悟真觀,並親手書寫此匾,後高祖國法規定“道大佛小,先老後釋”,尊奉老子為“太上玄元皇帝”(注:此處引用唐高祖時期),因而道教舉國盛行,而悟真觀的香火更是興盛至今,如此道教倒壓了佛教一頭。
顧硯齡剛捻裙跨過門檻,便瞧著一個身穿灰藍道袍的小道走了過來,雙手相抱,舉於胸前,朝著顧硯齡微微作禮,繼而道:“顧長姑娘。”
顧硯齡並不奇怪眼前的小道如何識得她,必是於她來之前,府中便已打了招呼了,因而只微微頜首,隨即語氣輕緩道:“真人可在觀中?”
那小道眸中微亮,唇邊含笑:“真人方自青明山遊歷歸來,此刻正在偏殿講道,小道這便為長姑娘引路。”
顧硯齡搖了搖頭,看了眼觀中道:“還是先去大殿供奉敬香,待真人講道畢再叨擾的好。”
那小道聽後不再多言,微微頜首,隨即引顧硯齡前往大殿。
顧硯齡口中的真人,便是如今悟真觀中位尊最長的紫陽真人,張伯端,傳聞這位真人自幼博覽群書,通曉古今,曾中進士為官,後謫戍途中遇仙人指道,隨即潛心研修方術,多年後遊歷至悟真觀,將道教經法傳於天下,後於《悟真篇》中論及內丹修煉之法,成為道教內丹派南宗開山之祖,被世人奉為“全真道南五祖之首”。(注:真人真事,百度整理修改而來。)
如今這位真人便是這悟真觀的靈魂所在,便是當今的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