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1章 知己4(第1/2 頁)
從涼州撤回來以後,劉璋的大部分時間,都放在了整頓隊伍,提振士氣,批評與自我批評上面了。
所謂知己知彼,其實,很多時候,知己比知彼還難。
因為自己的毛病和缺點,自己經常很容易忽視乃至發現不了。
其實新軍的頑疾根源,就在於劉璋的非接觸對抗的建軍思想,以遠端兵器打擊為主,碰到重灌的敵軍打擊效力下降,碰到快速接近的敵人目前的火力威力還難以完全壓制,碰到近身肉搏基本束手無策。
還有就是,目前軍隊的政工系統還沒配套,所以士氣之類的,戰鬥力等,不夠穩定,需要花很大力氣去做戰後善後整頓。
劉璋不打算改弦更張,不打算改變新軍的建軍思想。
那就只有從改良武器方面下手。
提高武器的遠端打擊威力。
想辦法解決重灌敵人。
克服近戰肉搏難題。
關於如何提高遠端武器的打擊威力,劉璋其實早就有過考慮,原來就準備要花費幾年時間解決的,只是沒想到大戰這麼快就到來了。說起來還是劉璋自己衝動。有兩個選擇,一是研製火器,就是火槍,目前的雷神計劃正在進行中。但這個短期內估計沒啥戲,連樣品都還沒弄出來呢。二就是工科院正在進行的連弩改良計劃,即龐龍提過的馬鈞弄的那個踏/弩。劉璋已經給工科院去信了,既然要改,那就改成重灌備,要達到像床弩之類的重型弩箭的打擊效果,重點是要有強穿透力,另外就是射速。
踏/弩可以解決一部分重灌敵人的威脅。
劉璋當然不能只靠踏/弩。為了對付重灌敵人,劉璋給雷神小組專門去信,讓他們把近期的研究重心,從火槍先轉移到手雷地雷這個方向。手雷地雷這個技術難度低,容易實現。為此劉璋專門又重新設計一款手雷樣圖,派人給雷神小組送了過去。新的手雷,綜合了後世土八路的手榴彈和西方的手雷兩種特點,橢圓形彈體,這個跟西方的手雷一樣,然後加了個像手榴彈那樣的木柄。整個造型有點兒像保齡球。加木柄是為了降低手雷的技術難度。木柄的長度,就是引線的長度。若是沒有木柄的話,引線就要盤在手雷裡面,拉弦點火以後,不容易控制點火的時長。所以,劉璋用了個笨辦法,引入了手榴彈的木柄。
若是這種手雷研製成功,並能量產的話,今後就不用再怕什麼虎豹騎了,近身戰也不用太害怕了,不信炸不死你,讓你往跟前衝。
當然,就是有了手雷,肯定還會有近身肉搏的。
關於近身肉搏,劉璋想來想去,最後也想了個辦法。
劉璋設計了一副手套。
半截手套。
可以露出手指頭的兩個關節的半截皮手套。
手套的正面是軟皮子,背面是硬皮而且還鑲嵌有鐵釘,就像足球運動鞋上的釘子一樣。
這種半截手套,既可以保證手的靈活性,還可以保證徒手格鬥的強大攻擊力。
手指的靈活性是必須要保證的,因為新軍都是弓弩手,必須不能影響到手的靈活性。
這種拳套,配合新軍本來就有的前臂的護臂,等於是給每個士兵裝了一個機械臂。可攻可防,攻防兼備了。
這要是被砸上一拳,不砸暈,也得打個滿臉開花。
絕對是劉璋穿越以來,最得意之作。
雖然技術難度很低,確實腹黑大殺器。
不過,這種手套,生產起來,需要大量人工。
原材料劉璋不缺,漢中以皮換糧,如今的皮子堆積如山。
關鍵還是人工。
劉璋不得不慨嘆這個時期的生產力的低下。
整個益州,才供養了兩三萬的軍隊,裝備生產都跟不上。
幸好如今來漢中逃荒的人比較多,兵器作坊可以再多招些人手,加速生產。
除了踏/弩、手雷、手套之外,劉璋還答應給新軍配置連弩。有了連弩以後,新軍才真正具備一定火力壓制能力,否則總是要依靠飛軍的支援才行。
除了物質層面的準備和改進之外,劉璋在精神層面也做了大量的工作。
先是讓大漢新報長篇累牘的大幅報道益州軍北上抗擊匈奴的英勇事蹟,當然,也順便宣傳了一下龐龍撿回來那個小傢伙,益州自己認定的未來的匈奴單于劉豹。
然後就是給新軍充實了大量的文體活動。
比如足球、摔跤、格鬥、賽馬、象棋圍棋等等。
又比如拉歌、文藝匯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