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8章 捭闔6(第1/2 頁)
龐龍說的口沫橫飛,然而看袁紹好像無動於衷。龐龍暗自洩氣,難道說我在草原上待了幾天,口舌功夫退化了,怎麼好像沒什麼效果。又看了看逢紀,也是一副目不斜視老神在在的樣子。
不對呀。
沒道理呀。
忽然,龐龍意識到自己錯了。
不是自己的口舌功夫不行,而是情報出錯了。
或者說情報不得力。
袁紹逢紀這對君臣,所以對他的關於曹操的言辭無動於衷,是因為,他們和曹操已有默契,或者說已達成了什麼盟約。
是了,肯定是這樣。
自己老師那樣的,都曉得跟曹操獅子大開口,更何況是袁紹,豈是一個大將軍就能滿足得了的。
“袁公似有難言之隱,不會是已經和曹賊有了盟約吧?”龐龍笑著看著袁紹。
袁紹一驚,不愧是龐龍,這都能猜到。
張口剛想說話,龐龍又道:“讓某來猜猜。必是朝廷不過問河北之事,放任袁公施為,而袁公也不得插手中原戰局。不知某猜的可對否?”
袁紹驚得騰的一下就站了起來,“你,你怎麼知道的?”說完才意識到自己失態,急忙又朝龐龍躬身一揖,然後整容坐下,這才又問道:“先生是如何得知?不會是全憑猜測吧?”
“這個不難推理。袁公於河北起事已有數年,久欲平河北,天下莫不知之,曹操投袁公所好,其在必然。是以某輕易就可推出,曹操以此為條件,換取袁公承認朝廷,並不得插手中原的戰局。”
“難道先生覺得有不妥之處嗎?劉益州不也是遣使入朝,承認了現在的朝廷了嗎?”逢紀問道。
“益州是益州,冀州是冀州,我師是我師。袁公是袁公,不可同日而語。益州偏處一隅,與中原隔絕,鞭長莫及。而我師又新掌益州,正是需要朝廷名分來安撫益州上下。然則袁公則大大不同,冀州和袁公,全無此虞。”
“其中有何不妥,還請先生詳細說來。”袁紹忍不住問了和逢紀同樣的問題。
“其實。最大的不妥在於,袁公承認了現在的朝廷,而朝廷是在曹操掌握中的,異日曹操若想對付袁公,詔書一下,大義在手,天下莫敢與聞。
其次,袁公和曹操的盟約,看似公平,其實完全是隻對曹操一方有利而已。朝廷不過問河北事。其實本來朝廷也沒能力過問河北事,最多也就是動動嘴而已。所以,看似袁公得了大便宜,其實什麼也沒得到。反倒是曹操一方,袁公不得插手中原戰局,這才是曹操真正想要的。袁公是關東諸侯的盟主,不但從身份名望上,就是能力實力上,也都有插手中原戰局的資格資本。若是插手中原戰局,必讓曹操忌憚萬分。如。袁公若支援呂布,則曹操想滅呂布定然萬難,若袁公支援徐州,則曹操欲得徐州必不可得。
是以。這個盟約,曹操得到了他所有他想要的好處,但袁公,除了個大將軍頭銜外,幾乎一無所得。”
龐龍一席話,分析得細緻入微鞭辟入裡。說得袁紹和逢紀,大張著嘴巴,半天不能出聲。
半晌,袁紹方道:“恨不得早見先生,致有今日之失。”又問:“如今盟約已成,木已成舟,為之奈何?”
這裡必須要為袁紹手下的謀士辯護兩句了,並非這些謀士愚蠢。
沮授就曾經勸過袁紹,勸他奉迎天子,挾天子以令諸侯。但是袁紹沒采納。
還有,關於盟約,田豐沮授審配逢紀郭圖陳琳等,這些人重名過於重實,認為朝廷不再過問河北之事,就等於將河北交給袁紹管理了,認為這是個大大的便宜。
但是龐龍他作為旁觀者不一樣,他跟著劉璋久了,更重實利而不是貪圖虛名。
所以說,不能因此就說袁紹手下淨是一幫酒囊飯袋。
“袁公可知,方今天下,誰是敵?誰是友?
袁公若以曹孟德為友,則大錯而特錯了。
曹孟德實則為袁公之最大之敵人。
如今曹孟德為大漢丞相,掌握朝廷,聲名權位早已勝過袁公。若在異日實力飛漲,袁公之禍不遠矣。
所以,伐交多看利,多是遠交近攻。
袁曹之地近,只能是敵,難以為友。袁公只需謹記此點即可。
為今之計,一來,自然是袁公奮發,早日結束河北亂局;二來,袁公明裡不插手中原,暗裡則必得插手,須得陰助中原其他諸侯,共抗曹賊。只有大家都來反抗曹賊,反對曹操挾持下的朝廷,使朝廷詔令無信,進退失威,則朝廷之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