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3部分(第3/4 頁)
,聽說了這些熱鬧和段子,特意跑到梅花戲樓裡去,要親眼瞧瞧這位秋青天是怎樣的英明,怎樣的清廉。
經過一番炒作,京城的坊間裡開始流傳起秋青天的各種軼事趣聞,很快的,這種傳說也流傳到了上層社會,至少,那位真正的秋大人也聽說了這個故事。
不管秋京兆尹出於什麼目的,他還真趁著休沐的時間,帶著家眷來到了梅花戲樓。剛來到戲樓,人還沒有進門呢,便被頭上的匾額嚇了一大跳一一老天爺,這、這不是今上的御筆嗎?
這時,隆慶帝的御筆才總算遇到識貨的人,普通的百姓不認得今上的筆跡,可作為他的伴讀,秋大人一眼便認出了自己大BOSS的字,當場便被嚇得險些跪倒參拜,心裡更是對這個神馬梅花戲樓忌憚不已一一能請得動今上題詞,這個戲樓絕對不一般。
待他看完戲之後,心裡更是驚詫萬分,天呀,這梅花戲樓到底是什麼背景呀,怎麼除了今上外,還和三公主有關係?
俗話說,外行看熱鬧,內行看門道。秋大人或許不懂戲,但他懂為官之道和人情世故呀,《紅色娘子軍》他看了沒有一半,就知道這是在拍三公主的馬屁,而且編寫劇本的人,很有可能是三公主的心腹,否則不會既吹棒了娘子軍的功績,又間接的恭維了今上的英明神武,既替三公主唱了讚歌,又隱晦的表達了三公主忠貞為國的巾幗氣概。
一個小小的梅花戲樓,居然能有如此心機和手腕,秋大人暗地裡敬佩不已。
不等戲看完,他就派人悄悄的給相熟的同僚送了信,讓他們一定要來梅花戲樓看戲,至於為什麼,到了一看匾額便知道。
就這樣,梅花戲樓從底層紅到了上流社會,這股不可抵擋的勢頭,更有往內城蔓延的趨勢。
王綺芳見到這種狀況,又立即拿出早就準備好的一系列新戲,像什麼《秋青天斷案》啦,像什麼《桃花扇》啦,戲曲曲調新鮮,且故事情節雅俗共賞,著實讓京城的百姓們看了熱熱鬧問,也吸引了不少趕考計程車子,讓梅花戲樓的名氣越來越盛。
“二少奶奶,您是沒看到呀,咱們戲樓的生意現在火極了,每天都場場爆滿,幾班演員輪番上場,一直到晚上宵禁,還有不少戲迷不肯離去呢。”
紫鵑坐在小杭子上,眉飛色舞的向王綺芳彙報著。
“恩,蘇班主和演員們都辛苦了。”王綺芳端著茶盅,輕啜了兩口茶,慢慢的說道,“這樣,你回去告訴蘇班主,這個月按照新的薪俸標準給演員和樂工們發薪。”
早在王綺芳接手戲班的時候,她就曾經和蘇子健說過新戲上映後,戲班的薪資體系要革新,不按照梨園行通用的按月付薪的標準,而是按照每個人的表現情況,以及各項績效考核來確定薪資情況。
這樣一來,多勞多得,能者多得,也能提高演員的積極性和避免表現好的演員被同行挖角。
“……是,二少奶奶。”紫鵑也知道那個新的薪資體系,當她想到要給那幾個最紅的演員分股的時候,心裡多少有些肉疼。不過,夫君說的對,二少奶奶是個有大見識的人,她既然這麼說,那肯定有這麼做的必要。
接著,她又想到臨出門前,蘇郎交代的話,“對了,二少奶奶,咱們戲樓對面的牡丹戲樓也開始上演新戲了,奴婢派人去看過,他們的新戲基本上就是學的咱們的,只不過把‘紅色娘子軍’改成了‘威武娘子軍’,把‘秋大人’改成了‘洪大人’……他們的演員有幾個是京城的名角,之前被咱們壓著,是因為他們的戲太老,如今跟著學了新戲,觀眾被拉走不少,您看?”
“咱們的新戲火爆了京城,被人模仿很正常。”王綺芳對這個並不稀奇,國人或許創新不行,但跟風鐵定厲害,君不見前世的山寨比正版還要正版呢,她見紫鵑滿臉的擔憂,便笑著說,“我呢有個想法,你回去跟蘇班主說一下。前些日子不是排了《秋青天斷案》嗎,我這裡還有幾個故事,既是獨立的小故事,裡面的人物又有關聯,可以讓蘇班主將這幾個故事排成系列戲劇,每個小故事排成一個單獨的曲目,在結尾的地方留個懸念,然後下一個故事裡做解答,如此類推,新劇和老劇一出緊接著一出,觀眾們便會被這些關聯的劇目吸了著,每次新戲上映的時候都會來咱們戲樓看戲!”
“哎呀,妙呀,真是太妙了。”紫鵑是聰明人,她一聽王綺芳的話,便明白了主子的意思,激動的一拍大腿,連連叫好道,“還是二少奶奶厲害,一下子便想出了辦法。呵呵,咱們每個月都推出新劇,這每出劇目之間既相互獨立又有密切的關聯,讓觀眾看完一出便會惦記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