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員書架
首頁 > 遊戲競技 > 毛澤東品國學 > 第23部分

第23部分(第3/4 頁)

目錄
最新遊戲競技小說: 【王俊凱】與你相遇真好大玩家:第一紀元網遊:開局SSS天賦,吞噬召喚博德之門3:從螺殼艦開始新生我在全息武俠遊戲裡成了邪神魔法辭條網遊:我的攻擊刀刀斬血百分之十遊戲吐槽江湖夜雨十年燈之劍膽琴心四合院何雨柱之偷天換日霍格沃茨的命運巫師兒童故事三百篇四合院:重生傻柱,我有無敵空間NBA:浪子老闆,打造紫金十冠網遊:垃圾天賦超神技從火影開始旅行山海經之災厄將至開局木筏:靠萬倍增幅征服世界觸靈偵探事務所震驚:我的室友,竟然是巔峰第一

見,所謂“緣起論”,就如趙樸初先生所說的:“認為所謂‘有情’,無非是種種物質和精神的要素的聚合體。”

在《〈倫理學原理〉批註》中,毛澤東在解釋生死現象時,其觀點即與這種“緣起說”和“聚合論”很相似。他說:

凡自然界無無故而成者,無無故而毀者。人類無無故而生者,無無故而死者,其死既有故,則其故即所以解釋之點也。

這裡說的“故”,正是強調因果聯絡的普遍性,認為自然界一切現象,包括人類均處於因果聯絡之中。毛澤東又說:

人類者,自然物之一也,受自然法則之支配,有生必有死,即自然物有成必有毀之法則……且吾人之死,未死也,解散而已。凡自然物不滅,吾人固不滅也。不僅死為未死,即生亦系未生,團聚而已矣。由精神與物質之團聚而為人,及其衰老而遂解散之。

這裡講的“自然法則”也就是因果法則。而所謂“由精神與物質之團聚而為人”,與緣起論的“聚合”說,不是十分相像嗎?正是基於這種認識,所以毛澤東又說:

一人生死之言,本精神不滅、物質不滅為基礎(精神物質非絕對相離之二物,其實即一物也,二者乃共存者也)。世上各種現象只有變化,並無生滅成毀也,生死也皆變化也。既無生滅,而只有變化,且必有變化,則成於此必毀於彼,毀於彼者必成於此,成非生,毀非滅也。生於此者,必死於彼,死於彼者,必生於此,生非生,死非死也。

毛澤東這裡強調的“世上各種現象只有變化,並無生滅成毀”的觀點,與佛教緣起說中之“無作者義”,即否定“造物主”的存在也是一致的。

其二,受佛教“靈魂不滅”思想的影響

毛澤東1916年12月9日致黎錦熙的信中說過,“世界之外有本體,血肉雖死,心靈不死”,表明他當時是承認靈魂不滅的。在《〈倫理學原理〉批註》中,這種靈魂不滅的思想就表現為“精神不滅”。前面所引毛澤東受佛教“緣起論”思想影響的一些引文中,已經可以看到一些精神不滅的觀點。再如:

精神不滅,物質不滅,即精神不生,物質不生,既不滅何有生乎,但有變化而已。

毛澤東強調“精神不滅,物質不滅”,具有“二元論”的傾向,並且《〈倫理學原理〉批註》中“物質不滅”思想的形成,是毛澤東後來向唯物論轉變的重要契機。但是,就“精神不滅”這個觀點本身來看,則無可否認地是受了佛教“靈魂不滅”思想的影響。而且從《〈倫理學原理〉批註》的全部論述來看,儘管毛澤東提出了“精神不滅”和“物質不滅”兩個並列的命題,但他當時更重視的還是“精神不滅”。他認為精神比物質更加具有能動性。如:

第五章 毛澤東說佛教談佛經(5)

予謂人類只有精神之生活,無肉體之生活。試觀精神時時有變化,肉體則萬年無變化可以知也。

又說:

自利之主要在利自己之精神,肉體無利之價值。

這些,顯然都是過於誇大了精神的能動性。

青年毛澤東既然承認精神不滅、靈魂不滅,就勢必承認靈魂轉世的佛教“輪迴說”。佛教將“果報說”與“輪迴說”結合起來,認為眾生前生所作之“業”不同,所得的報應也就不同,來世也就會在不同的境界中“輪迴”。

在《倫理學原理》中,泡爾生曾引用斯彌得所著《希臘倫理學》中的話:“人類之運命,至公至正,善人受賞,惡人受罰,此希臘人最確實之信仰也。”毛澤東在這段話旁,引用《尚書·伊訓》中一段話作了如下批註:

吾國人亦曰:“作善降之百祥,作不善降之百殃。”

希臘人與《尚書》中的這種觀點,就與佛教的因果報應之說相似。不過前者主要講的是當世報應,後者更多的是強調來世報應。

其三,受佛教“三世一念”思想的影響

毛澤東在《〈倫理學原理〉批註》中說:

時間之有去來,今人強分之耳,實則一片也。然則吾人之生活在此一片之時間,處處皆現實,而豈有所謂過去之生活非現實耶?

又說:

餘意以為生死問題乃時間問題,成毀問題乃空間問題。世上有成毀無生死,有空間無時間。由此義而引申之,可得一別開生面之世界。即吾人試設想除去時間但有空間,覺一片浩渺無邊、廣博宏偉之大域,置身其中,既無現來[在],亦無過去,又無未來。身體精神兩俱不滅之說,至此乃可成立,豈非別開生面之世界邪!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

目錄
光是歸途獵手媽咪你被我賣了哦離燈之少年天師聖鬥士之孤獨的水晶異世魔獸世界之全職業者系統獎勵:錢多的花不完!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