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2部分(第3/4 頁)
之客,夫人和元春姐姐鑑春妹妹可別怪我。”
張氏並不知道門外的本家侄兒和小北那點言語交鋒,見兩個女兒高高興興上前拉了小北,彷彿一下子說不完的話,她最終卻還是找了個藉口離開,算是給她們騰了地方。她這一走,史家姊妹全都心中一鬆,史鑑春看著少婦打扮的小北,更是嚷嚷道:“小北,你這是已經嫁人了?快說說,你家郎君是誰!”
PS:月票1195!最後不到15個小時,大家繼續月票清倉吧,拜託了!(未完待續……)
第四九八章 閨秀八卦和皇家八卦
當得知小北嫁的是汪孚林,史元春和史鑑春不禁都嘻嘻哈哈打趣了起來。早先葉家竟然放心讓汪孚林帶著葉明月小北和葉小胖姐弟三人前往寧波,她們就覺得此中必有玄虛,如今眼見得果然成就了一雙美眷,她們這心裡就別提多羨慕了。不論怎麼說,那都是知根知底又熟悉的人,可她們自己的婚事,哪怕也是父母千挑萬選決定下來的,可那種千方百計也只能遠遠看上一眼的不安心,又豈是一句婚後定然和順的美好祝願可以平息的?
“小北,他對你好不好?”
問這個問題的,依舊是史鑑春。而看到史元春一邊責備妹妹,可一邊眼睛卻也瞟著自己,耳朵分明豎得高高的,小北乾脆滿足了姊妹倆的好奇心:“好,當然好!他因為要應考會試,這天天在家裡閉門準備呢,我要留下來陪他,他還怕我閒著無聊,讓我多出來逛逛。否則,我還不知道你們也在京師。你們倆別隻顧著問我,你們自己的事情呢?”
雖說小北只是舉了個小小的例子,她們頂多只能窺見婚後生活的冰山一角,可史元春和史鑑春也不會繼續刨根問底。可問到她們自己,兩人到底是未嫁千金,便有些不自然。這時候,還是身為長姊的史元春說道:“我定的是督理京營的王大人家次孫,大約要到三四月才會辦事。鑑春定的是大理寺丞耿大人家中幼子,約摸晚我幾個月……對了,你都嫁了。明月姐姐呢?”
小北正咂舌於史家姊妹倆嫁的兩家人。自己竟然都不陌生。所謂的王大人就是王崇古。張四維的舅舅家;耿大人就是耿定向,汪孚林的鄉試主考官,對胡家有大恩的名士。因此,她不由得愣了一愣,這才回答了兩人的問題:“姐姐嫁了翰林院許學士家長子,姐夫還比我家那位早一屆舉人,但婚事卻一直都是拖拖拖,始終都沒有定下。所以說就是緣分。徽州人都說爹爹做官兩任,在當地千挑萬選出了兩個厲害女婿,把本地最好的才俊都給搶光了。”
“許學士?翰林院可有個歌謠,說是記不得,問老許,做不得,問小李,便是說的許學士和李維禎李編修。明月姐姐嫁得真不錯,聽說許學士為人可和氣了,最重要的是正派。”
史鑑春別的人不認識。到了京師這些天,各大衙門的歌謠被她打聽了一堆。這會兒就笑著說了出來。可想到當初相識的時候,大家都是雲英未嫁的閨秀,現在轉眼之間,有的已經為人婦,有的卻即將為人婦,那種說不出的悵惘壓在心頭,她忍不住托腮悶悶說道:“不知道這輩子還能不能回杭州,在西湖邊上的樓外樓再一塊吃一頓飯。”
“會有機會的。”小北笑著握了握史鑑春的手,“以後等我姐姐也上了京,我們好好聚一聚。姐姐這次本來也要和姐夫一起上京的,可因為家裡婆婆身體剛好有些不好,姐夫孝順,寧可再苦讀三年。只要三年後我們都還在京師,總有團聚的機會,日後同下杭州也不是不可能!”
小北嘴裡這麼說,心中卻知道,汪孚林一貫有些隨心所欲,對禮法不怎麼重視,汪家二老又因為父親胡宗憲當年的結下婚約又因顧及保全姻親而毀約,一心一意都向著自己,可其他的女人嫁為人婦,哪怕夫婦和順,也不是說到哪裡就能去哪裡的。畢竟,要侍奉公婆,要養育兒女,哪裡還能像養在閨中時那樣無憂無慮?杭州西湖樓外樓之約,只怕不知道什麼時候才能成行,就算姐姐能去,出嫁之後的史家姊妹,在夫家就很難輕易發出那樣的聲音。
想著想著,她便打起精神活絡氣氛道:“你們都知道,汪孚林最好口舌之慾,否則當初也不會幫了一把建起那座樓外樓,這次他到了京城不得不認真準備會試,但這好吃的習慣還在,我特意給他請了個擅長京味家常菜的廚子在家裡,還和前門大街上好幾家有名食肆的廚子說好了,需要的時候提早通知他們,到時候就可以到家裡幫忙。為了這個,家裡還砌了一個烤鴨爐子,等哪天合適,你們一塊到家裡坐坐,品嚐品嚐各色美食如何?”
見史元春和史鑑春全都極其心動,她就笑著說道:“我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