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7部分(第3/4 頁)
話說回來,如漢唐明清這樣立國時間長的王朝,幾乎全都是因為一場席捲天下的起義而踏入了覆滅的命運,漢有黃巾軍起義,唐有黃巢起義,明朝就更不用說了,李自成和張獻忠更是一個比一個殺人厲害。清朝也一樣,末期一場太平天國起義,端的是聲勢浩蕩,轟轟烈烈。就連北宋,也不是有方臘起義?反倒是偏安一隅,用半個中國抗衡金國的南宋,農民起義雖有,卻不曾席捲天下,而且靠著海上貿易以及發達的商業,硬生生在強大的異族鐵蹄下多撐了一百五十年。
當初朱元璋怎麼就只覺得元朝覆滅是因為過度商業化導致的財政崩潰,沒有看到南宋因為發達的商業而於強敵在側時立國百多年的光輝榜樣呢?
“汪大哥,汪大哥?”
自從離開小北臨時賃居的院子後,就一直有些心不在焉的汪孚林直到那聲音叫了好幾聲,最終袖子被人拉住之後,他才回過神來,卻發現趙三麻子和劉勃封仲已經和自己會合了。因為李二龍那獨眼龍的樣子太過顯眼,所以如無大事,人就留在察院坐鎮,他日常出門就只帶這三人,趙三麻子臉上的刀疤也常常成為虛晃一槍引開別人注意力的最好法寶。
剛剛陳炳昌沒有貿貿然把之前在小北那兒的所見所聞告訴別人,但他卻不知道,另外三人在碼頭上見著人時,就知道少夫人到了,但只以為之前汪孚林的發呆那是和小北重逢,故而有些恍惚。此刻劉勃三人無不心中暗笑自家公子總算還會有點年輕人的樣子,壓根沒想到汪孚林竟然在想別的。
而陳炳昌喚回了失神的汪孚林,就低聲問道:“汪大哥,我們是直接回察院嗎?”
“嗯,回去吧。”雖說心中千頭萬緒,但汪孚林知道自己這些人會合之後,那就不適合在外亂晃了,否則這麼多人在一起,被盯梢的人再也不可能錯過他的行蹤。所以,就算小北還對他說呂光午已經帶了鄭明先過來,他也沒打算這時候就立刻去見。在眼下這種他剛剛震懾過廣東大部分官員的時候,如果他在察院消失太久,指不定會激起什麼樣的後續反應。
當他回到察院門口,王思明上前告知蔡師爺把弗朗西斯神父以及三位廣州幫的商人給帶了過來時,他就更加慶幸自己回來得還不算晚。盯著察院街的人很快就會把訊息傳遞到各處去,他要見那些商人以及佛郎機人的事,絕對瞞不住。畢竟。在外人看來。這是濠鏡的佛郎機人透過蓮花莖關閘來拜會自己。不是他授意,也是他授意。隨著他的吩咐,王思明立刻親自去了那家茶館報信,沒多久就把人全都帶了回來。
對於第一次踏進中國官府的弗朗西斯神父來說,對這座察院的第一感覺就是小——這種小是和葡萄牙,和西班牙乃至於教宗國的眾多教堂相比,和那些市政廳相比,甚至是和香山縣衙相比。他有些難以置信。主教賈耐勞以及蔡師爺口中那個在廣東具有頗大權力的官員汪孚林,就屈居在這前後一路三進的院子裡。只不過,這種疑惑卻在他踏進廳堂,行禮拜見入座後,門子送來一盞盞茶之後,完全化作了烏有。
這可是造型優雅,非常漂亮的青花瓷,那種青色據說相當珍貴!
汪孚林當然不知道,那個葡萄牙神父就因為一件瓷器就丟開了對他身份的疑慮,當然如果知道。他也不會在乎,畢竟他手捏朝廷敕命。背後還有兩廣總督凌雲翼的支援,不怕佛郎機人玩什麼么蛾子。他並沒有先和弗蘭西斯神父接洽,注意力先放在了三個商人身上。果然,在幾句恭敬得體的奉承之後,言大老爺就開口道出了來意。
“我等三人今次前來,代表廣府幫的所有商人向汪爺遞送聯名書,還請汪爺過目。”
汪孚林示意身邊的陳炳昌上前接過,等展開一看,他便輕輕舒了一口氣。
廣州商幫願意提前預付今年澳票銀八萬兩,也就是出口的稅金八萬兩。要知道,從前這筆出口的稅金固然被廣東地方官府截留下來作為地方資金,但絕對是沒有這麼多的,畢竟還沒算上潮州幫以及其他零散的商人。凌雲翼今年要的軍費,總算一部分有眉目了!
因此,他用手在這聯名信上敲了敲,隨即似笑非笑地說道:“那是不是說,今年的數字,從此就成為永制?”
言大老爺臉色頓時有些僵硬,忍不住去看了一眼趙老爺,這時候,趙老爺卻沉聲說道;“我三人今次代表廣府商幫,此數字可作為今後永制。”
要知道,對外貿易是有浮動數額的,有時候多,有時候少,用永制這種定額稅制,可想而知會有多大的出入,但是,偏偏這年頭大多數地方官府,以及朝廷,全都喜歡這種一下子定死的定額稅,汪孚林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