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1部分(第3/4 頁)
汪孚林說:“要說學問,他們興許不是湛派王派之中一等一的,但要說應試,他們卻絕不在任何人之下。”
PS:記得昨天早上還是1021的……但現在月票是1161票!第一更求月票,我去奮戰了!(未完待續……)
第一**章 夫人駕到!(第二更)
柯先生姓柯名鎮,是李師爺的老師,蘇州人,王氏泰州學派。方先生名朋,是汪道貫的老師,歙縣巖鎮方氏出身,湛氏甘泉學派。
然後……沒了!
李師爺僅僅是留下這些簡短介紹,就沒有下文了。汪孚林再三追問,他才挑明,那兩位對官場興趣也不是太足,和他們上頭那些師長一樣,更喜歡遊走於各地,講講學,交交友,散散心,反正王學和湛學的群眾基礎都不錯,到哪都能白吃白喝,碰到真正合心意的學生,就會多留一陣子教一教。對於這種瀟瀟灑灑的生活,汪孚林不得不表示羨慕嫉妒恨,但同時對於他們的家眷表示深深的同情。
因為他那個不負責任老爹說是債務一肩扛,實則離家不歸的所作所為,也有異曲同工之妙!
雖說李師爺介紹簡短,但汪孚林自己也明白,聽太多也白搭。原先的汪小秀才一心只讀聖賢書,不會知道那些人物,至於他自己,也就知道張居正高拱馮保戚繼光那些遠在天邊的大牛人,餘下的也就僅僅只聽過一個名字而已,比如何心隱。就算李師爺告訴他,方先生和柯先生二位有什麼天大的本事,對他來說也沒什麼太大意義,還不如趕緊想好應該如何分派先生,免得明天這兩位從松園過來之後,再次打起來!
要按照性格來選,當然首選不修邊幅的柯先生,而不是一絲不苟的方先生;可問題在於,他已經被李師爺的八股特訓給整怕了。天知道李師爺的治學特點是不是跟著老師柯先生學的?於是。他在糾結了再糾結之後。一晚上之後仍然沒想出一個所以然來。而更讓他意想不到的是,次日跟著柯方二位從松園過來的,竟然還有一個和金寶年紀相仿的少年。而他吐出的稱呼,卻是畢恭畢敬的兩個字。
“兄長。”
往來松園已非一兩天,汪孚林對於汪道昆家裡那些八卦也知道得不少。松明山汪氏和西溪南吳氏世代聯姻,汪道昆的祖母,母親,元配和繼室。全都出自吳氏各支。當初汪道昆罷官之後不久,母親吳氏去世,因此汪道昆汪道貫兄弟便將家務交託給父親汪良彬的老妾,和母親相處了四十餘年的何為。
而汪道昆元配吳氏亦早逝,繼室吳氏又只有一個女兒真娘,故而早年間汪良彬夫婦就買了個妾回來,想讓兒子綿延子嗣,奈何汪道昆那時還是個古板君子,一口回絕就上任去了,直到後來歸鄉探親。這才在繼室吳氏的規勸下,認下了這麼一樁既成事實。至今,這位南明先生就只有一妻一妾,膝下一個女兒,兩個庶子。
因為汪道昆當初納妾時已經三十六七歲,年紀很不小了,故而庶長子汪無競今年就這麼一丁點大,但論輩分,卻貨真價實算是他的族弟,金寶的族叔!
“祖父說,父親和二位叔父上任,我既然已經受了啟蒙,也該正式學一學制藝文章,正好兄長帶著金寶歸鄉,柯先生方先生又正好來了,所以希望我能夠從學門下,學一點東西。”
八歲的汪無競規規矩矩,一本正經,而且是帶著汪良彬的吩咐過來,汪孚林當然不能把人往外趕,所以也只能無奈接受自家人越來越多的事實。尚未等他決定柯方二位到底誰教誰,他就聽到了自己最不想聽到的安排。
“我們兩個商量過了,每人輪著教三日,既然我們兩個的文章也好學問也好力氣也好,全都分不出一個上下,那隻能讓學生來品評高低了!”
把兩個根本沒辦法選擇的先生給送去了松明山村,葉鈞耀這個歙縣令自覺得計,當然長舒了一口氣。可平時覺得胖兒子太難管教太煩人,如今人不在的時候長了,他反而覺得有些想念掛懷。而且,他從戶房司吏劉會那兒聽說,最近因為義店的價格和其他米行糧店持平,再沒有那樣興隆的生意。而且,各里收各里的稅賦新政在底下議論紛紛,他準備把里長全都召來當面交待,於是更加想念起了汪孚林這個智多星。
不但是他,葉明月和小北也都覺得,往日逼仄狹窄的官廨似乎一下子冷清寥落了下來,進進出出連個人聲都沒有。哪怕主僕倆如今對於見汪孚林都有些尷尬,可也不禁懷念起從前一大堆人窩在官廨時,那種熱熱鬧鬧的日子。
於是,這天葉鈞耀找來了女兒之後,先是天南地北扯了些有的沒的,足足嘮叨了一刻鐘,最後才用儘量若無其事的語調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