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7部分(第3/4 頁)
假冒。今後還會根據發行日子的不同,使用特殊的密語,敬請各位放心。”印章也請了一位老微雕師傅的事,汪孚林就不羅嗦了。有些事情留一半說一半,這樣會比較有利。
聽到一切順風順水,葉大炮當然是最高興的那個。畢竟,一想到自己莫名其妙背上的縣衙虧空應該能夠在離任的時候填補,而且只要夏稅秋糧以及歲辦歲貢能夠完美達成,考評時最難的催科兩個字,他就算達成了,只要其餘政績也過得去,三年一次考滿後,說不定就能往上挪一挪。因此,儘管今天糊里糊塗參加了一場剪綵,他依舊興高采烈。
想到汪道昆當初把自己這些人交託給汪孚林時,自己還有些不以為然,如今親眼看到汪孚林拳打腳踢折騰出義店這麼個怪物,戚良已經再也沒有任何懷疑了。雖說他只是在義店掛個虛名,其實壓根談不上股份,他還是很盡職盡責地提醒道:“汪小弟,今日米券既是一搶而空,我覺得,半年期的米券,你不如儘快準備完全,省得被人搶先。”
聽到戚良這麼說,吳老員外也點頭道:“從前沒人想到這樣收納民間閒錢,今天既是百姓表現出了這樣絕大的興趣,你不妨聽從縣尊建議,儘快準備。”
汪孚林本待用一個月時間來建立信譽,此刻眾人一個個都這麼說,他便看向了程乃軒。程大公子當即二話不說地拍胸脯說:“我本來就已經讓人在套印了,密語也已經準備好了。這下子加緊就是。不過。這次發多少張?”
見汪孚林打了個手勢。分明是五百,程乃軒心領神會地點了點頭。這時候,吳守準又問道:“如果這五百張到時候全都支米,一次性就是七百五十石。而開春本來就是糧價最高的時候,到時候也許會漲到一石米七八百文錢甚至一兩,如今屯糧的收益豈不是會……”
“吳公子所慮很有道理,所以,這五百張米券之後。我就不會再發可以支米的米券了,只發到期兌付本錢和利息的米券。用七八百石米的代價,來樹立百姓對義店的信心和追捧,這還是很划得來的。今年徽州府風調雨順,每畝地應該都會多打幾鬥糧食,故而只怕要葉縣尊令人立刻騰出預備倉庫房,讓我暫時存一下糧食。當然,此事我也會和段府尊接洽,省得屆時有人就此興風作浪。”
對於騰出儲備空空的預備倉,葉鈞耀當然是支援的。其他幾個股東聽到汪孚林說還會去和段府尊商洽,他們也就沒有什麼意見了。作為縉紳大戶。他們之中有的人明令家中不得放印子錢,也有的人睜一隻眼閉一隻眼,為的只是其中那豐厚的利潤。他們深知汪孚林如今推出的米券利率絕不算高,對於有錢人吸引有限,可對於小門小戶緊緊巴巴過日子,只有一丁點積蓄的人家來說,卻相當於存錢還倒貼利息,這簡直是天上掉下來的好事!
這樣一來,不用擔心義店在秋糧收穫之際卻資金不夠的問題了!
至於這一個月賠本賺吆喝的問題,如今已經在林木軒上吃到了豐厚甜頭的汪孚林和程乃軒,當然不會在乎。尤其是汪孚林,他今天請來了包括葉縣尊在內這麼些人,只請了一餐飯,加上之後要付出的利息,以及幾百包美人果狀元果的錢,哪怕把今天剪綵和裝飾店堂用的那些紅綢也統統算上,總共付出的代價不到二十兩,但起到的宣傳作用卻非同小可,一兩日之間就能傳遍徽州一府六縣!
因此,既然葉鈞耀等人都建議要儘快發第二批半年期的,汪孚林少不得就再三囑咐程乃軒儘快把東西炮製出來。等到回家進了自己那屋子,一上午高強度亢奮工作,一中午和大人物們說嘴扯皮,此時此刻累壞了的他直接往床上一躺,忍不住就這麼笑了起來。
最困擾人的資金問題,至少短時間之內不是問題了!
汪小官人戰鬥力強的名聲,徽州一府六縣幾乎無人不知無人不曉,可誰都沒想到,他從松明山剛剛回城,葉縣尊正式推出了各里收各里的秋糧新政,緊跟著義店就來了這麼一出。只要不笨的人都能看出,這米券一發,義店的資金壓力就能立刻消解——當然從前也並非那麼大,畢竟程乃軒乃是程老爺獨子,關鍵時刻回家調錢就行了。可這兩個道試吊榜尾難兄難弟的小秀才在玩鬧一般的林木軒之外,卻真的致力於糧商這行當,卻很讓人意外。
因此,原本認為狼已經吃飽喝足,暫時不足以再成為威脅的吳興才等糧商們,頓時再次糾結了。徽州一府六縣就這麼大,他們都是多年老坐商了,不缺本錢,當然就更不會想到利用這樣的方式,招攬分散在無數尋常百姓手頭的閒散資金。當一群人再次碰頭,彼此之間面面相覷的同時,那個入行最晚的胖糧商便低聲說道:“有人給我遞了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