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1部分(第3/4 頁)
揣的縣令,現在也不能不相信!
唯一能挑刺的,也許就是今年的夏稅,葉鈞耀給歙縣民眾減了兩千兩的夏稅絲絹,而這一份缺口說是從縣廨公費裡頭節省出來的,其實卻是從預備倉的賬面盈餘上挪過去的。這當然也算是有問題,可如今有張佳胤派了兩個人在他這兒,他如果再不依不饒,到時候一上任應天巡撫就從葉鈞耀身上平白撈了捕獲太湖巨盜之功的張佳胤,說不定就會和他拼命打擂臺!
要是那樣,朝中那些對頭豈不是會往他身上扣沽名賣直的帽子?高閣老可不是眼睛裡揉沙子的人,賞識的是雷稽古那樣剛正不阿的實幹家,可不會歡迎一個沒事就知道給地方官挑刺的自命清高巡按御史!
身邊的隨從見蔡應陽滿臉煩躁之色,想到自己一直沒有稟報昨天傍晚那件事,猶豫了好一會兒,此刻終究還是把縣衙大門口有人劫囚,最終卻被一網打盡的事情說了。出乎他意料的是,蔡應陽在吃驚過後,竟是用力一拍扶手道:“這麼大的事。為何不早告訴我?”
那隨從被噴了滿臉唾沫星子。慌忙低下了頭:“是老爺吩咐的。昨夜是緊要關頭,賬冊就快能連著對起來了,除非是天塌了,否則……”
蔡應陽氣得臉都青了:“青天白日,朗朗乾坤,有人竟然在縣衙門前幹劫囚的勾當,這事情還不夠大?等等,你是說午堂開審此案?”
“昨天傍晚縣衙是這麼張貼告示的……”
“哼。等本憲回來再收拾你!”
見蔡應陽起身拂袖而去,那隨從頓時暗道晦氣,朝角落裡吐了口唾沫,這才慌忙追了出去。蔡應陽出身貧寒,當然沒有什麼家僕,身邊如他這樣的隨從都是公開僱來的,這也是窮御史們當官的老規矩了,一來裝門面,二來為了打探訊息,一般上司隨口推薦的人則最佳。親朋好友推薦次之,毛遂自薦的又次之。他當然屬於最後者。至於油水,則是要靠那些希望結交巡按御史的地方富紳豪民,又或者其他利益相關官員的饋贈。
可蔡應陽上任之後,那幾乎是天天挑刺找茬,人厭狗憎,他那份油水就泡了湯!更讓人鬱悶的是,這位還每每特地跑到地方府縣來挑地方官的刺!
再這樣下去,他另找門路辭了這位主家算了。歙縣這位葉縣尊就不錯,又得民心,又有名望,還會賺錢,據說身家也殷實,以後他就乾脆去找那些身家殷實的縣令伺候算了,御史老爺他伺候夠了!
當蔡應陽匆匆趕到歙縣衙門的時候,就只見大門口沒有了被枷號示眾的犯人,倒是有好些看熱鬧的百姓。其中三姑六婆這樣的閒散婆子最多,就差沒有手裡拿一把瓜子一邊磕一邊看熱鬧了。至於其他閒漢們,也在那七嘴八舌地嚷嚷著。
“到底是縣尊,這些天前前後後抓到的盜賊,都快三十個了吧?”
“聽說都是在東南各府縣很有些案底的,尤其是之前被張巡撫押走的那些,在太湖那邊盤踞了十幾年,官兵都奈何不得!”
“縣尊真有本事,這些人一鍋端了不說,而且這些人都是在咱們歙縣沒有案底的,這豈不是算咱們歙縣替東南別的州縣除害了?”
“縣尊上任快兩年了,這賦稅收得公允,派差派得公道,斷案更沒話說,就連倉庫裡救災的糧食也堆得滿滿的。這麼好的官,還有人來挑刺,造孽!”
蔡應陽今天來得急,一身便服,因此聽到盛讚葉鈞耀的聲音此起彼伏,中間還夾雜著指摘自己的聲音,他的臉一時更黑了。雖說他知道處朝堂之高的大佬們聽不到民間的聲音,所以地方官才只能任憑巡按御史揉搓,可葉鈞耀卻不同。說到底,都要怪那隸屬同黨卻胳膊肘往外拐的張佳胤!
心頭憋氣的蔡應陽拿出巡按御史的關防,板著臉進了縣衙。哪怕他不理會背後那議論聲,可卻能清清楚楚感覺到別人在指指點點。等他到了公堂之上,就只見這裡正有兩個犯人被摁倒在地,扒了褲子挨棍子。行刑的皂隸端的是訓練有素,每一下落在臀腿上,那就是一道宛然血痕。即便是他突然出現,不少皂隸也只是斜睨了一眼,棍子卻照打不誤。看到他們這我行我素的一幕,蔡應陽就更加慍怒了。
葉鈞耀當然不能裝成沒看見蔡應陽。站起身相迎的時候,他卻還習慣性地往角門那邊的屏風後頭看了一眼,這才快步上前:“蔡巡按怎的來了?”
“預備倉一事本憲已經查完了,今天來本是對葉縣令說一聲,本憲即將回南京。”說到這裡,蔡應陽看了一眼堂上正受刑的犯人,見旁邊還跪著好些不知道是已經捱過還是正要挨棍子的犯人,便不動聲色地問道,“從外頭進來時,本憲聽說葉縣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