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4部分(第1/4 頁)
味著什麼。
螺旋槳是潛艇的動力來源,也是噪音的主要來源。因而,降低螺旋槳噪音,就成了重頭戲。比如著名的“東芝事件,紅色帝國出高價從東芝公司購買五軸加工中心,就是為了解決螺旋槳帶來的噪音問題。
不需要螺旋槳,也就知意味著噪音會大幅降低,只要不大於海洋的背景噪音90分貝,就會被大海的背景噪音掩蓋,聲吶就再也偵測不到了。
“要是我們國家能夠造出這種潛艇,美國還敢拿我們潛艇的噪音說事嗎?”葉晨的眼睛亮晶晶的,口水都快流下來了。(未完待續。)
第二三二章 初級飛行器技術
眾所周知,因為當時的國際環境惡劣,我們國家面臨著核戰爭的威脅,所以,我們國家不得不置技術不成熟於不顧,而不得不強行上馬核潛艇。
這樣做,不僅造成了大量的浪費,還留下了不少後患。
其中,噪音大,就是一個後遺症。
美國因此而嘲笑我們國家的潛艇不行,噪音太大,老遠就能發現。以美國為首的西方國家一直拿來說事,一有有機會詆譭我們,就說噪音如何如何大。
直到一次美國海軍演習,我們國家的潛艇撞在美國的聲吶上,美國不得不改口了,說要研發新型聲吶。
在這次相撞事件前,美國也是開動宣傳機器,把我們國家潛艇的噪音說得跟拖拉機似的,好象不需要聲吶也能發現。
這一撞,就讓美國丟了臉面,成為了一個大笑話。
隨著我們國家在技術上取得的進步,我們國家潛艇的噪音是越來越低,很難被發現。但是,只要噪音大於海洋的背景噪音,就有可能會被發現。
所以,潛艇的噪音一直以不高於海洋的背景噪音90分貝為目標,各國都在為之而努力。
一旦噪音不高於90分貝,就會完全被海洋的背景噪音掩蓋,會成為真正的“大洋黑洞”,再也無法找到。
但是,要想實現這一目標,難度太大了。螺旋槳是潛艇的動力來源,而恰恰又是噪音的主要來源,這就成了矛盾,不要螺旋槳又不行,用了噪音又大了。
要是能夠有新的動力方式取代螺旋槳,這噪音就會降低很多,降到海洋的背景噪音之下也不是不可能。
這段影片中播放的潛艇就是這樣的潛艇,不僅因為沒有螺旋槳而降低了噪音,而且速度之快竟然比汽車跑得還要快,這就太驚人了。
眾所周知,潛艇的速度一直很慢,就是海軍搞閱兵式,都不得不把潛艇放在最前面,因為放在後面,會由於速度不快而掉隊。
速度快,意味著可以更快的到達發射陣地,正符合了我們老祖宗說的“兵貴神速”。
而且,更加安全。都知道,對付潛艇是用魚雷,反潛魚雷的速度也不是很快。現有的反潛魚雷,在這樣的潛艇面前根本就追不上,還談什麼打不打了。
安全性的另一個方面,就是要是不幸被反潛機發現了,也可以快速機動,擺脫敵人。
一句話,這種潛艇太具有誘惑力了。
作為軍迷的葉晨,恨不得立即掌握這種技術。
就在葉晨流口水的時候,這段影片播放完了,緊接著播放的是水面艦船。
“好大的軍……航媽。”各種各樣的水面艦船,讓葉晨驚歎。最讓葉晨震驚的是,航母的影片。
這航母塊頭比起美國現在的屁米茲級航母大得太多了,大了兩三倍,不說三十萬噸,也差不了多遠。
這麼大的航媽,太驚人了。美國的尼米茲級航母,是現在綜合作戰能力最強的航母,遇到這種航母也只有跪的份。
“好快的速度。”葉晨很是震驚的發現,這種航母的速度好快,時速不會低於兩百公里。
美國的尼米茲級航母的時速是30節,也就是五十四公里每小時的樣子,和這種航母比起來,屁都不是,只有跪的份。
“沒有螺旋槳。”葉晨震憾的發現,這種航母也沒有螺旋槳,和潛艇一個樣,屁股後面裝有推進器。
塊頭接近三十萬噸,速度不低於兩百公里,這樣的航母絕對是無敵的。要是我們國家擁有這樣的航母,不用說了,美國絕對不敢在我們國家周邊鬧事,有多遠滾多遠。
要是美國敢在我們國家周邊攪風攪雨,我們國家就可以派出這樣的航母到美國周邊去逛逛,看美國怕不怕?
“我要定了。沒說的,就換艦船技術。”葉晨立即改主意了,非要把這種技術兌換到手不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