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3部分(第2/4 頁)
邦也會控~制著從宗主國進口的機械、技術等資源,限~制公~社的發展。建原公~社們最終還是會想清楚的,他們只不過是公~社,不是國~家。”安德森積極學習東太平洋聯~邦的各種政~治事務,如今已經有著比較深刻的見解了。
博爾頓又問道:“那麼,英國如何從中取利呢?”
安德森嘆了口氣道:“英國沒法直接介入,當初中英兩國已經定好了如何分配東太平洋聯~邦的利益,英國主要拿到的是商業利益,他們已經在這裡找到了足夠大的市場。但是,黃金這件事上,英國人只能拿到當初中~國人為他們量身打造的小量的稅收分成。中~國人從一開始就沒有看上商業這一塊的利益,而是看上了土地本身的價值。”
“副議長先生,你認為英國政~府會對於東太平洋聯~邦的問題重新再跟中~國進行磋商麼?畢竟現在東太平洋聯~邦已經不是荒蕪之地,而是醞釀著財富之酒的酒缸了。”
安德森點了點頭,道:“只要是人,都會有貪慾的。皮爾政~府會要求更好的條件的。但是能夠打出的牌並不多,因為中~國人甚至沒有截留多少東太平洋聯~邦的稅收,而是分給聯~邦進行開發建設。對於中~國人來說,他們似乎並不在乎短期內聯~邦能給他們帶來多少利益,他們用絕大多數的人口來籌劃一個更長遠的投資。”
博爾頓皺了皺眉頭,道:“先生,你是說英國政~府的政~策不如中~國政~府的政~策麼?我看不會吧!中~國人這樣畸形的扶持殖民地建設,最有可能就是導致聯~邦重複美國的道路,為了利益而反~抗宗主國,謀求獨~立的地位。何況,現在聯~邦已經是一個國~家了,尋求政~治獨~立,幾乎是天然的正當理由。”
安德森搖了搖手指,道:“你低估了中~國皇帝對於他的子民的權威。即使中~國與英國同為君主立~憲制國~家,但是中~國皇帝是有實權的,而且致力於培養自己的良好聲譽與崇高的形象。聯~邦的華裔對於故國的眷戀遠超當年的美國人,這是中~國人的文化傳統。而且美國的獨~立,更多是不列顛對於它索求太多造成的。而這裡,人~民沒有被課以重稅,仍舊正常的生活著。而且我也沒有從中~國人身上看到太多的政~治性,他們似乎只對自己手裡的錢感興趣。”
他頓了頓,又道:“而且,中~國皇帝的軍~隊常駐在這裡,只要他的軍~隊守護這個國~家一天,那麼這個國~家就永遠是中~國的附屬國。”
第一百七十章 金礦風波
建原公~社的成分在所有的聯~邦城市公~社中算是比較複雜的。它是今年才成~立的新公~社之一,領~導階層既有系統人員也有普通人。地域上來分,建原公~社又小一半是廣東人,都是希望在海外能夠找到更好的生活條件而移民的人,大多都是沒什麼家產甚至沒什麼家人的人。另外,還有一些從廣州大學畢業的工學院學~生,他們是組成探礦隊的主力。一個月前,建原公~社還補充了一批大約不到一千~人的滿清戰俘作為苦工。
不管是什麼地方、什麼階層的人,大家站在一起的時候,似乎覺得說話的聲音更加響亮了,而聯~邦採取的公~社制~度,更加團結公~社成員,使得原本只知道聽從命令人,現在敢於藉著大家的聲音,為自己爭取利益。歸根究底,因為公~社基本上代~表著全部社員的利益,大家的利益一致,可以抱團。建原公~社發現了大筆的金礦,那麼為什麼要跟其他公~社分、要跟聯~邦中~央分?於是不知道誰先提出來的,發現金礦的事情一定要保密,不要傳揚出去。''
但是紙包不住火,建原公~社發現金礦的事情很快就傳了出去,而且附近的幾個公~社也相繼發現了儲量不一的礦藏。起初,建原公~社的人多有不滿,嫉妒別人也發現了金礦,但是很快他們醒~悟~到,發現金礦的公~社多了起來,大家都不願意分潤,那麼有金礦的公~社就有了共同的利益基礎——獨享自己公~社轄區範圍內的金礦。
所以,三家發現金礦的公~社的主要領~導群~體碰了一下面,商議瞭如何處理這件事情。
他們碰面不要緊,聯~邦政~府卻對他們的舉動大為不滿,甚至議會中一些激進的議員,提出了取消三家公~社,重新建立新的公~社的議題。
還沒等三家公~社商量出什麼解決的方案,北美特遣軍司令諸葛庚已經將一個全副武~裝的陸軍開到了離三家公~社不足50公里的地方,似乎正在紮營訓練。
這下可嚇壞了三家公~社的領~導層,連忙往聯~邦首都萬華城拍電報,說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