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5部分(第2/4 頁)
曾國藩眼珠子一轉,拍手叫好,讚道:“大善啊,大人!正所謂書不讀不明,理不辯不清,這好生教~導士卒學懂孝悌忠信、禮義廉恥,這士卒必然更有精忠報國之心,上陣殺敵則更為雄~壯威~武,正所謂王師無敵,有此王師,天下何人能與之爭鋒?”
林則徐搖了搖頭,缺什麼都沒說。
曾國藩自從跟隨他,就顯露~出了非常嚴重的排外思想以及傳統儒家宗族觀念,和宣揚理學宗義的態度。他初時建議組建以家族宗社為基礎的團練武~裝,一軍之中,士卒皆為同宗同族,守護相望,有人被殺,則餘人皆為其仇敵,奮勇爭先,為親人報仇。他還推崇精神化十足的理學,要求人人都守禮守制,他這個禮制與何沐平的不同,是迂腐刻板的理學禮法,對人的訴求極度壓抑,畸形地要求忠君愛~國。
從根本上,林則徐也是同意忠君愛~國的,只不過曾國藩做起來,則更為不擇手段,對付其那些他眼中的異端,酷厲得讓人驚悚。
讓林則徐感覺最為可笑的是,此人分明不懂軍事,反而認為只要軍中人人忠君愛~國,團結一心,即使手持大刀長矛,也一樣可以打敗敵人的火槍大炮。
兩人正驢唇不對馬嘴地說這話,突然一個戈什哈慌慌張張地跑了過來,叫道:“不好了大人,南蠻大軍兵發武昌,已經攻入了河南,在沒有幾日就要打到南陽來了。”
林則徐眉頭一皺,看著曾國藩,問道:“不是說,南蠻沒有什麼異動麼?怎麼突然打了過來?”
曾國藩也是尷尬,強自辯道:“也許減少行動次數,就是為了掩人耳目,這南蠻好生惱人。”
林則徐覺著跟他說,是沒有什麼作用了,又回頭去問那個戈什哈:“有多少人馬,多少人配了火槍火炮?”
戈什哈道:“左右兩翼三萬,共六萬多人,探子說這可能是南蠻的先頭部~隊,因為據說南邊的火車打幾日前就不斷地從廣東往武昌送軍~隊。大人,關於這火炮火銃的,這到沒有什麼訊息,不過,據民間謠言,這南蠻藍衣軍,人人皆有槍~械,火炮成百上千。”
林則徐點了點頭,揮散了自己的幻想,他當年守衛武昌的時候,南蠻大將武清溪可是擺出了千炮大陣圍城,那時若是沒有什麼內部叛亂,說不定,整個武昌都讓他給化作焦土了。
曾國藩忙湊上前去,問道:“大人,這如今情勢,計將安出?”
林則徐苦思冥想,隨即臉色慘白地一嘆,道:“還有甚計策可以擋住南蠻十數萬大軍,唯死而已。”
曾國藩也是心中慌亂,左右躊躇。南陽城內雖然駐有新綠~營精銳,但是經過河南剿匪一役,已經不滿八千之眾。其他的散兵遊勇雖然人數可達三萬,但是已經是滿清最後不多可以拿的出手來的人馬了。
整個河南的兵馬,現在都由直隸總督林則徐統帥,最前線的就是南陽的不滿四萬的最強的滿清主力部~隊。這支人馬剛剛打敗鍾人傑,士氣正盛,未嘗不可一用。
豫北豫東之地,滿清還零星部署著兩鎮人馬,合起來不足三萬~人。
山東蘇北一帶清兵的勢力還比較強,大約能湊出八萬~人馬,只是到底這八萬~人馬的戰鬥力如何,那就值得商榷了。
山陝甘肅等西北地區,滿清防守比較薄弱,統共只有兩萬多西北軍。統帥新~疆人馬的伊犁將軍,手上也沒多少力量,不到一萬~人左右。
滿清最強的防禦力量,集中在直隸地區,也就是河北地區。有著肅順帶領的所謂滿清宗室的新軍,還有10萬八旗兵與綠~營人馬。再往東北去,盛京將軍和黑龍江將軍的手下也不足三萬之數。
這麼一算,大約可以得出,滿清如今的全部兵力約為三十三萬,比照幾位先帝時期,兵力大減。其主要因素是在對英、對華、對鍾等多次大型戰役中,先後損失了四十萬~人。由於領土的失卻,特別是江南易手,更讓滿清難以籌集足夠的軍餉,維持更多的部~隊。屢戰屢敗的清軍,打一次就潰一次,開小差的逃兵更是越來越多,之事滿清一直不能再次招募起八十萬常備人馬。同時,這些已經不怎麼多的人馬,不僅是正規軍事人員,而且還負責著河汛、城防、治安等多種工作,難以真正大用。
林則徐和曾國藩心急火燎地趕回來設在南陽城外的新綠~營大營,他們剛邁進營門不久,那位盡職盡責的戈什哈又跑了出來。
“大人,不好了,南蠻先頭騎兵已經到了大營外50裡的地方,預計沒多久就要衝營了!”
曾國藩卻傲氣十足地道:“衝營?他們怎麼敢?我新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