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章 只是做了點微小的工作(第1/3 頁)
黃勁松並不知道,在他看來非常值得珍視的權力,其實馮見雄根本沒放在眼裡。
或許這就是眼界的差距吧。
在傳統文科強校,法學院和文學院的境遇,往往是兩個極端。
法學生很苦逼,國內17個一級學科裡面,法學本科就業率始終萬年吊車尾,這是人所共知的。基本上只有指望考研,要不就是失業——當然也有讀完研之後再失業,讀研失業兩不誤的。
文學生學的東西,看上去學到了社會上應該沒啥用(至少在不學文學的人眼裡是這樣的),但往往就業率都還行。大量的文學生最後都找了和本專業並非直接相關、但多少可以蹭到點文學萬金油價值的活計。
而對於老師來說,情況則恰好相反。
文學院的教授,一輩子只能指望職稱、靠政策劃撥的專案……
而法學院的教授,只要不是教那些撲街的憲法、行政法學,多半都可以在外面有外快。(如果真的不幸教了憲法學、行政法學的,還可以參考政法大的程教授,找女生吹吹牛,談談普羅旺斯的陽光。)
文學,是一個容易找到工作,但如果找的是本專業工作,就會很慘的專業。工作不對口,反而容易發達。
法學,是一個不容易找到工作,但一旦找到本專業對口工作,並且混到執照年限,就會抖起來的專業。
雙方在價值觀問題上,會如此這般雞同鴨講,也就不奇怪了。
黃勁松算計這算計那的這些日子裡,馮見雄先是捏著鼻子浪費了十天的時間把期末考試過了、各種場面事兒應付過去——大一下學期,是每個法學生黎明前最黑暗的日子,因為這學期把高數下過了之後,後續只要不太腦殘,就不可能再有可以掛的科了。
考完試,馮見雄就開始專心留心他和劉淵明教授合作的論文,以及和錦天成律所的金律師之間的糾紛,整個心思壓根兒沒有半點放在校辯論隊身上。
就好像拿個校內比賽冠軍帶來的驚喜,並不比吃一頓美味敞開的自助餐更多。
……
時間儼然走到了是六月底,期末考試已經考完三四天,不在乎成績的同學全都早早回家。
馮見雄還沒走,因為劉教授前幾天給他打了招呼,說他上次拜託的文章,這期就會上《法學研究》,讓他等單行本出來。
馮見雄急需這上面的結論,作為他計劃的籌碼,而且也還有別的事情要處理,自然要等。
虞美琴是金陵本地人,回家方便,所以考完試就不住校了,這幾天在家等成績。
今年暑假雖然會有國內的校際辯論賽,但華東賽區規模並不大,只有16個隊,四輪淘汰賽就搞定了。每年按照慣例,從8月中旬開始比,到9月初結束,因此即使是校辯論隊的成員,也可以先回去歇半個多月再來集訓(有些不太重視的學校連集訓都沒有)
法援中心也悄然收工,主任田海茉回了姑蘇老家,其他人也跟著散了。整個法援中心,只剩馮見雄和史妮可兩個還留在學校——當然,肯定不是在為公家做事。
這天一大早,史妮可和馮見雄正宅在校外的出租房裡整理材料——主要是一些國家知產局和專利複審委員會的近期會議檔案、決策條例的解讀,以備馬上要用。
馮見雄期待已久的劉教授電話,總算是姍姍來遲。
“小顧,來一趟我辦公室,給你看好東西。”劉淵明教授電話裡的聲音,顯得頗為欣喜。
“好的我馬上來。”
馮見雄跟劉教授客套兩句,結束通話電話一邊穿鞋一邊對史妮可說,“估計是事情有眉目了,如果12點我還沒回來,那肯定是請劉教授應酬了,午飯你自己吃。”
“好,你忙你的。”
史妮可答應了一聲,等馮見雄出門,她就從廚房的架子上抽出一個大鐵盤,用吸油紙吸掉一些醃漬調料,然後重新放回冰箱裡。
那裡面是她一早上醃製入味的小龍蝦和蝸牛餡料,本來準備中午烤crewFish派的。既然馮見雄有可能不吃,那就留到晚上吧。
馮見雄輕車熟路來到劉教授的辦公室,大大咧咧推開門,才發現辦公室裡居然圍著好幾個教授和其他級別的教職人員。其中邱雪他是認識的,而其他幾個根本就沒上過課,也不認識。
明天就是正式暑假了,按說很多老師都已經回去,這種圍觀著實有些不尋常。
而且做到教授的,至少有一塊分割辦公區,而如果是本校某一方向的學術帶頭人,那都是獨立一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