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7章 愚蠢的地球人(第2/3 頁)
被老闆小看的問題。
馮見雄稍微輕聲解釋了幾句,她就明白了。
在網際網路廣告投放這塊市場上,以谷歌、度娘為代表的網頁廣告中介商,其實是最早在技術上精打細算、進行使用者分類投放的。
所以,很多人上網的時候,從04年左右就開始發現,不同的電腦開啟同一個網址的網頁,上面顯示的廣告是不一樣的。
經常搜尋小黃內容的人的電腦上,那些站的邊縫廣告都是色-情廣告連結;而那些正經商務人士的電腦瀏覽器開啟同樣的網頁,說不定就是阿狸巴巴的正經商務採購廣告。
之所以要這麼幹,是因為網頁廣告的廣告費產生,是以有效點選為計費單位的。也就是哪怕使用者開啟了某個網頁,但是沒點選廣告,那麼網站主是不會有廣告費收入的,谷歌或者度娘也是收不到中介費的。
這就導致谷歌、度娘這些網際網路網頁廣告中介公司,不能簡單把出到單價最貴的廣告主廣告貼遍所有網站,還得考慮“這個使用者有沒有可能對這個內容感興趣”,然後綜合權衡整體利益權重後,再分配JAVA-SCRIPT廣告位。
當然,早期的谷歌ADSENSE系統,也只是根據地域、使用者分類等簡單維度進行投放劃分,那跟後來(也就是09年開始)的“大資料分析投放”,還是有很大差距的。
不過,相比於普通網頁廣告,網路影片廣告產業的分類投放技術一直是很差的——首先,美國人的YOUTUBE好多年來都沒有捆綁的貼片廣告,所以美國人不會去開發這種技術。其次,國內的優酷、土豆雖然也跟N站一樣開始投放貼片廣告,但影片貼片廣告的計費方式跟網頁廣告是不一樣的——
影片貼片廣告不是以“被有效點選”為收費標準的,而是隻要使用者看過了,廣告主就得給錢。
而且,早期的貼片廣告是不許使用者叉掉的,既然要看免費盜版影片,就得乖乖把廣告先看完。
因此,這種“使用者到底從廣告裡吸收了多少、願不願意看”並無法考核的模式,導致影片網站主無需像網頁網站主那樣精心伺候使用者分類——反正不管是什麼廣告,都能逼著使用者看完,我還費勁分類幹什麼?
這也是為什麼大家後來覺得影片網站廣告特別神煩的原因——有些使用者覺得,我明明從行為大資料來分析,是個從來不打遊戲的人,你給我看一萬遍“貪玩藍月”廣告我都不可能入坑,你為什麼網站還是要這麼不厭其煩地給我放第一萬零一遍?這不是在浪費廣告主的廣告費、完全不顧實際宣傳效果麼?
要是在遊俠網、遊民星空上,叉掉幾十次貪玩藍月之後,早就給我換別的“萬一有可能感興趣”的廣告內容了吧?
一切,都是利益驅動行為模式。
然而,馮見雄的N站,如今卻要再次不信一個邪。
在優酷和土豆還躺在“反正所有貼片廣告使用者都不得不從頭到尾看完,所以我不需要用大資料分析技術改造我的投放,只盯著出到的單價最貴的廣告放給使用者就行”這種行為模式上運營、經營時。
馮見雄,卻已經打算把“使用者看6秒鐘廣告後可以點叉叉掉廣告”和“對廣告主分級收費,對於被叉掉的貼片廣告,我們只收原價半價的廣告費。但是對於顧客明明有機會叉掉,但他卻興致盎然看完全部的廣告,我們按照原價雙倍收廣告費”這兩種創新模式給搞起來。
一來,他相信廣告主們最終會發現,這種廣告模式更賺,因為一個願意在有機會叉掉廣告的機會下繼續樂於看完的消費者,其起到的宣傳效果,肯定比被逼著看五遍十遍還好。二來,這也是自己倒逼自己,讓N站走在基於使用者大資料分類投放貼片廣告的技術前沿,實現對躺在功勞簿上的優酷、土豆的又一次彎道追趕。
將來一旦形成行業慣例,還可以扛一個把子。
“如此一來,在跟網頁遊戲的運營、推廣結合時,一種新的可能性就出現了:在把半成品爛貨推薦給一部分使用者的時候,有可能我們是明明知道這部分人就是蝗蟲、殭屍、一萬年都不可能在網上衝錢、也不會買正版的辣雞。而且,這些人在現實生活中跟我們未來‘傳奇霸業’的目標付費人群,應該是幾乎毫無交集的。他們只是想蹭免費遊戲試著玩玩,一旦發現太爛想罵街,他們的罵聲也沒有渠道傳到我們未來的目標人群耳中。
我們用大資料,對這個社會的輿論形成了割裂,兩個位面的人永遠都不會相互接觸和理解,所以,在無價值位面這類頁遊口碑再爛也沒關係,整個行業的信心再爛也沒關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