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2章 高風亮節(第1/3 頁)
京城北五環,某產業園區。
在京城這種寸土寸金、而且大氣汙染治理問題日益嚴重的地方。工業型汙染企業,基本上都搬了出去,即使有些公司根子在本地,留下的也僅僅是個業務部門,而工廠部分都早就走了。
這天下午,馮見雄跑的第一個客戶,就在這裡。
公司名叫飛鴻管業,只是一個做建材生意的。老闆朱虎,是個五十歲上下的倭瓜臉男人,在京師建材市場圈子裡淫浸多年,不管東西做得好不好,品牌肯定是打得不錯的,而且哪怕東西稍微貴一些,靠著本地的人脈圈子,銷量始終不錯。
用朱老闆的話來說,93年到02年那兩屆京城地頭蛇被過江猛龍摁在地上摩擦的苦日子都熬過來了,如今房地產騰飛大火的好日子,還有啥好怕的。
想把自己公司的牌子弄成全國馳名,也是朱老闆最近兩年比較重視的一塊工作,這才有了去年去參加華夏商標協會主辦的品牌交流會、並且和馮見雄搭上橋的一幕幕。
“朱總,別來無恙。去年後來聽說你搞得不錯,就差了那麼一線,真是可惜啊。”
馮見雄帶著田海茉,在朱虎的會客室裡坐定,喝了兩口茶,就開門見山地切入了正題。
這朱虎看上去是個混社會型的生意人,學歷和管理都不怎麼樣。與之相對的,待人接物的本事那是一等一。
所以聽了馮見雄直來直去的話,他也很有涵養地一點不惱:“小馮,來看笑話就不仗義了。”
馮見雄很爽朗地接茬兒:“當然,我沒那麼空。既然抽時間來了,肯定是想幫你。”
朱虎也不藏掖,很乾脆地說:“是希望我接受你去年開的那個價?如果是,而且操作方式一樣,我會認真考慮的。”
“不是這個意思……”馮見雄不緊不慢的解釋。
朱虎臉色一變,哂然冷笑:“那就是想漲價了?行,我給你開口的機會。”
朱虎也是老江湖了,遇到的各個細分領域的代理公司不少了——有律師事務所,有做品牌運作代理的,有幫忙跑各種ISO體系認證的,有幫忙落實高新企業的……
而這些圈子裡的掮客,尤其是那些大牌的,都有一個通病:如果第一年,他為了顯示自己的誠意,給你開個價讓他代理某項事務,而你拒絕了。
那麼,第二年他來的時候,會視情況決定是否漲價。
如果前一年你沒請他,但也沒請別人,只是把這樁事情DELAY了,那一切還好說,多半是不會漲價的。
但如果前一年是請了別的水貨代理人,最後把事情辦砸了,今年不得不認栽捏著鼻子回來請高明的——那麼對不起,這個高明的代理人幾乎是100%要漲價的。
漲價的道理也很簡單:誰讓你去年不信任哥?既然這事兒擺明了只有哥獨門辦得成,那哥就得漲價。
去年耽誤了一年,已經足以讓老闆認識到這事兒的難度了,認識到值得他花這點掮客的錢。
或許有些外行人會覺得這種漲價很難形成行業的潛規則、容易被打價格戰的同行破壞,但事實上,真有本事的律師和代理人還真就能維持住這個默契。
因為他們有一個共同的利益:申請馳名商標也好、高新企業也好,每年都是有那麼一兩成的企業,是不用花大價錢、僅靠自身硬實力就直接過關的。
所以,在代理界確實有那麼一幫混子代理人,他們其實一點關係或者斡旋手腕都沒有。他們只管一分錢定金都不收、100%純風險代理,但也一點真本事實力都不出,只是幫人整理材料、規規矩矩送檢。
然後,就靠接的量大、十單裡總有一兩單成功,然後他們就只收這一兩單的風險代理金過日子,失敗的那八九家大不了不要錢了,只付出點勞動——事實上這一兩單成功的,也和他們個人一點關係都沒有。他們也沒去總局領導那裡請客送禮行HUI打招呼,只是企業真的實力強,躺贏的。
所以,對那些“第一年圖省錢請了水貨代理人以至於把事情辦砸了”的老闆,牛逼代理人們第二年找上門去,都會懲罰性漲價。
比如前世馮見雄就遇到過一個老闆,當時只是想做個吳越省高新企業,第一年馮見雄報價30萬,那老闆嫌貴後來找個了開價20萬純風險代理的辣雞,結果辦砸了,第二年馮見雄再上門直接就開價50萬。
那老闆開始還不服,想去圈子裡繼續詢價。但本地幾個牛逼的代理人都被馮見雄打了招呼說明情況後,大家都很守江湖規矩,一個人都沒來壓價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