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4章 樹欲靜而風不止(第1/3 頁)
和龔院長告辭之後,馮見雄才回過味兒來:為什麼學校對於拉他讀研這麼上心。
說到底,還得怪他自己太年輕,才大二就已經拿了世界冠軍。
以這個年紀,即使他本人表示過對兩年後再次參加國際大賽沒什麼興趣,但學校肯定不敢相信。
要知道,國際大專辯論賽這個圈子裡,大三大四才上場的學生都算是年輕的了,更多的則是碩士研究生在讀。
畢竟想成為一個牛逼的辯手,必須要經過常年的專業磨鍊。
而這種磨鍊只能是在大學裡積攢,以華夏的教育體制,高中時代的應試教育是不會系統教人口才的。
所以,除非是馮見雄這種重生者,一般的大學生辯手鍛鍊到大二上學期,還嫩著呢。
而如果馮見雄不願意保送本校研究生、校方此前又許了他“因功提前畢業”,那麼一個很顯而易見的問題就會擺在學校面前——兩年之後,馮見雄完全有可能代表別的名校再次參賽。
這是很現實的,就憑馮見雄拿過這項世界冠軍,如果他想去名校讀研,只要不是北大人大,別的稍次一些的文科強校妥妥會接受他免試入學——每個大學的研究生招生都是有極大自主權的。不比本科招生,好歹有高考這道相對公正的門檻,自主招生比例極低。
一名能夠拿國際級榮譽的特長生,北大清華或許拉不下臉來特招,但如果想去個國政,或者浙大復旦,那還是妥妥的。
如果這種情況真發生了,金陵師大校方情何以堪?
到時候外界輿論恐怕就會這麼傳說:合著並不是金陵師大這學校在這方面工作做得好、師資力量強?只是恰巧走了狗S運,撿到馮見雄這樣百年一遇的奇才生源,才偶然拿了一次世界冠軍?而一旦這個牛逼生源讀研被別的名校挖走,師大就歇菜了?
這種事情歷史上不是沒有發生過。
比如,馮見雄這次參賽時,遇到的評委之一、復旦的蔣副教授。
20年前,那位蔣副教授讀本科的時候,就是在一所徽州的三流辣雞大學(80年代末大學少,考個三流大學好歹也相當於後來考211的難度),但是他本科時在國內辯論賽上取得了不錯的表現(都沒拿冠軍,只是個人表現比較好),
然後就被複旦看上了。
讀研的時候順理成章去復旦,然後在93年那屆國際大專辯論賽上,代表復旦奪取了世界冠軍、他本人也榮獲那一屆的最佳辯手
連國政、復旦這樣的大學都有可能給馮見雄開出免試保送的優惠條件,金陵師大要是也想僅僅用同等的優惠就留留人,那隻能是痴人說夢了。
也正是因此,龔院長在瞭解了馮見雄的人生規劃之後,才想到了“不但許諾免試保送讀研,還保證壓縮學制,讓他一年就能畢業”這個進一步法外開恩的破天荒條件。
因為龔院長透過和劉淵明教授等人密談,已經知道馮見雄志不在讀書。
對馮見雄來說,儘快完成學業,比讀研時換所招牌更大的學校,更有吸引力。
……
能夠拿世界冠軍,理論上是全隊的功勞,另外三人只是和馮見雄差了個“本屆大賽最佳辯手”,別的都一樣。
學校論功行賞的時候,自然也是雨露均霑。
為了不讓對馮見雄的賞賜看起來太突兀,虞美琴也得到了免試保研、壓縮學制的許諾。
至於南筱嫋本來就已經保研,也就只有壓縮學制、或者碩博連讀的優惠了。
總之,除了已經在實習找工作的田海茉之外,其餘有繼續深造計劃的隊員,多少都得到了實惠。
被領導們約談完後,三人就趁著分手之前的工夫,相互打探了一下各自的看法。
虞美琴、南筱嫋一開始也不理解學校為什麼這麼熱心於拉他們繼續深造。
馮見雄趁機把自己剛剛想通的那番道理給解釋了一下,倆妹子這才恍然大悟。
恍然大悟之餘,妹子們對馮見雄的感激之心也更加熾烈了一些。
外行看熱鬧,內行看門道。只有親身經歷過這些比賽,一起吃苦熬過來的隊友,才能切身體會她們在這一次的冠軍中,為自己的人身撈到了多少好處和籌碼。
而如果沒有馮見雄,她們是完全不可能被“仙及雞犬”的。
尤其是那個南筱嫋,當初要不是馮見雄獨斷專行用她替換掉地科院的蘇勤,南筱嫋壓根兒就沒資格進入這個級別的賽事。
但馮見雄對於那次的獨斷也從來沒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