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章 審訊(第1/2 頁)
在這南北朝亂世之中,國家來往征戰、戰亂不斷,百姓所求實際上就是一個溫飽,自然沒有辦法說什麼讀書寫字,更不要說學習兵法。甚至一些將領帶兵,自己都不懂兵法,只是蕭規曹隨,按照上一任的章法來,打仗多數依靠的是軍隊掩殺。
這也就使得南北朝中幾支強軍分外耀眼,比如打贏淝水之戰、挽救東晉國祚的北府兵,曾經決定南朝幾個朝代更迭的西府兵,以及以七千騎兵橫掃河洛的白袍軍,都屬於一等一的強軍,正是因為這些軍隊自統帥到士卒,素質普遍高於敵人以及自家的其餘軍隊,令行禁止依照兵法,陷陣衝殺袍澤與共,所以才能夠在這亂世之中展現出自己的光芒。
而相比於依靠北地漢家健兒這兵員優勢的北府兵和西府兵,陳慶之的白袍軍絕對可以說是從南方子弟基礎上組建的軍隊,也是陳慶之這個儒將一手培養出來的軍隊,沒有足夠的兵源素質基礎,能夠鍛造出來這麼一支強軍,足可見陳慶之的本事。
而根據李成等人或多或少知道的兵書,李藎忱就隱約揣摩出來陳慶之依靠的是什麼。
聖人孔子有云:有教無類。
實際上陳慶之的方法很簡單,既然自家招募不到上好的兵員,那就索性教授這些將士一些兵法知識,這看上去只是一個儒將的一廂情願之舉,甚至有可能引來很多武將的白眼和冷嘲熱諷,但是正是這些並不算複雜的兵家學問和術語,讓士卒能夠在亂戰之中更充分的理解主將的意圖,從而從另外一個角度達到令行禁止——大家都知道應該向哪個方向衝擊,就算是沒有主帥的命令,也自然而然會向那個方向衝擊,所以相比於其餘軍隊,陳慶之的白袍軍在戰場上變陣更加快速,而且軍隊將士之間能夠互相配合,人和人相互配合,小隊和小隊相互配合,繼續上升便是這七千騎兵之間相互配合,於是就成為了一個橫掃兩淮河洛的整體。
而且從另外一個方面來說,陳慶之能夠有教無類,教授士卒兵法,也在一定程度上收攏軍心,讓士卒感受到主帥對自己的看重以及自己和其餘軍隊的與眾不同,自然也就能夠增強這支軍隊的凝聚力,進而也就增加軍隊在對敵時候的鬥志和團結。
一箭雙鵰。
所以白袍軍上下或多或少的都知道一些兵法,而有如李成這等陳慶之身邊的親衛,更是在和陳慶之並肩作戰的過程中學習到了更多,至少像《孫子兵法》這樣的名篇,他們雖說有些地方理解不了,但是卻能夠背出來。
而之後李成他們在這個村子中落葉生根,一來是出於培育下一代年輕人以保衛村子能夠在亂世中生存的目的,二來也是出於對於陳慶之的懷念,所以三人設立了私塾,而所傳授的便是陳慶之當初教授給他們的兵法,這些東西雖然不多,但是相比於同時代的其餘年輕人,李藎忱不得不感慨這個村子中的小夥子們還是運氣不錯的。
有總比沒有好。
只不過現在看來這效果並不怎麼樣,畢竟李成他們自己也就是半瓶子醋晃盪,也沒有理解多少,都是死記硬背下來的,若是鄭慶他們遇到了這樣的老師都能夠頓悟,那才是真正的天才。
這一個小小村子裡面天才不多,有一個李藎忱,李成他們也就知足了。
“可是咱們現在也不知道這些山賊到底在哪個山頭上集結,更不知道他們到底有多少人。”鄭慶有些為難的說道,“咱們人本來就少,這樣衝出去,萬一找不到怎麼辦?”
李藎忱輕笑一聲,指了指祠堂外面:“咱們是不知道,但是還有兩個傢伙可是知道的。”
————————————-
“啪!”牛皮鞭子抽打在身上,鮮血淋淋。
那兩個山賊臉上的五官已經皺縮在了一起,顯然這疼痛就算是他們這些打家劫舍的賊人也忍受不了。一名山賊嘶啞著聲音喊道:“好漢,手下輕一些吧,我們也是有苦衷啊,要是現在什麼都說了,以後落在弟兄們手裡,恐怕死無葬身之地啊!”
“你們現在不說也照樣死無葬身之地。”李藎忱冷聲說道,這兩個傢伙之前明明已經流露出頹廢神色,李藎忱還以為只要隨便抽打審訊一番就能夠撬開他們的牙關,而現在看來自己還真是低估了這些山賊的硬骨頭。
讓一個人嘴硬也就是兩種可能,一種是這個人確實意志堅定,還有一種自然是一旦說出去將要面臨的報復,這個人自問也沒有辦法承受,所以寧肯咬著牙支撐過去也不說。
而很顯然現在這兩個山賊就屬於後者,這也讓李藎忱收起來最後一點兒輕敵之心。這兩個傢伙害怕說出去之後被同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