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零一章 遵命(第1/2 頁)
不過整個大帳之中令人窒息的平靜並沒有持續太久。
“末將明白!”裴子烈一咬牙,率先向前一步拱手行禮,雖然他的官職和年齡擺在這裡,第一個表態似乎有些突兀,但是反正現在裴子烈也不打算做出、並且也沒有第二個選擇了,所以還不如干脆利落些。
看到率先站出來的裴子烈,寧遠將軍任忠猶豫片刻,也是向前一步:“遵命!”
任忠在軍中的分量可不是裴子烈相比的,雖然他的寧遠將軍官職也就是比裴子烈的電威將軍高上一點兒,但是任忠久在軍中,無論聲望還是人脈都不是裴子烈這等年輕人能夠比擬的,甚至就連蕭摩訶,與其相比都稍遜半籌。
此時任忠站出來表態,可不僅僅代表著他一個人,果不其然,還不等任忠站回去,一名名平時就和任忠走得近、甚至可以說對任忠馬首是瞻的中郎將、參軍等紛紛站出來,整個營帳中一時間頗為熱鬧,而那些本來是擺明態度來看戲的牆頭草和中間派,這個時候也不再猶豫。牆頭草和中間派可不意味著他們不會選擇,一旦雙方出現實力的偏差,這些傢伙能第一時間嗅到風聲。
有的時候壓死駱駝的最後一根稻草,就是一根牆頭草。
一道道目光緊接著落在樊猛的身上,誰都知道這一次權力交接,最有意見的必然是樊猛。畢竟相比於蕭摩訶,樊猛除了戰功少了一些,無論是資質、年齡還是軍中人脈,實際上都要更勝一籌,可是誰曾想到吳明徹至始至終看重的就是蕭摩訶,根本沒有打算給樊猛機會,而偏偏蕭摩訶將一切都完成的近乎完美,一絲破綻都沒有,還真的讓人沒有辦法雞蛋裡挑骨頭。
事到如今,已經沒有迴旋的餘地了,樊猛不知道如果自己什麼都不說會帶來什麼樣的後果,不過他很清楚,那樣的話吳明徹不會讓自己舒坦的。
這一次吳明徹繼續上書請求解甲歸田,結果陛下還是一如既往地不答應,由此可見,哪怕是呂梁之戰後期險些大敗而歸,陛下對於吳明徹的信任和恩寵還是在的,只要陛下的信任還在,吳明徹就能夠牢牢地坐在司空的位置上,隨時都可以重返軍隊執掌大軍,再加上吳明徹的人脈和聲望而或者資歷,都不是樊猛能比的,甚至就連樊猛的兄長荊州刺史樊毅都只有望其項背的份兒。
所以吳明徹在一天,就沒有人能夠挑戰蕭摩訶的位置。
樊猛深深呼了一口氣,周圍那些傢伙躍躍欲試的神情他可都看在眼裡,如果此時站出來說一個“不”字,不用說也知道,他肯定會成為眾矢之的。
這短短的幾息功夫,在樊猛感觸之中卻無比的漫長,在一道道目光的注視下,他還是上前一步:“遵命!”
這個時候,也別無選擇了。
感受到樊猛最終還是低下頭的動作,蕭摩訶的嘴角微微一勾,轉過身朗聲說道:“承蒙諸位將軍擁戴,蕭摩訶一定不負眾望!”
“左衛將軍威武!”這一次眾將沒有絲毫的猶豫,整齊劃一的說道。
而吳明徹微微搖頭,看著明顯臉上還帶著不忿神色的樊猛。這個傢伙是個打仗的好手,只可惜腦子太糊塗了。這大都督的位置,只要他兄長還活著,他這一輩子都坐不上,吳明徹選定蕭摩訶也是為了能夠及早斷了他的念想,不要成為別人利用的工具。
畢竟以陳頊向來深沉的帝王心思,怎麼可能允許樊家兩兄弟一東一西分別執掌南陳的兩路大軍?更或者換做一個普通人,都不會這麼做,所以樊猛對於這東線六州軍事總都督位置的覬覦之心,不過是一廂情願罷了。
有的時候平衡遠遠比你做出的成績要重要。蕭摩訶是吳明徹親自選出來的人,為了安撫吳明徹、也為了安撫這些前線將士,順水推舟讓蕭摩訶坐上這個位置,對於陳頊,何樂而不為呢。
更何況蕭摩訶為人沉穩、對內素來低調不喜歡爭執,對外卻作戰勇猛、令敵人聞風喪膽,相比於樊猛,可是一點兒都不差,更何況蕭摩訶人脈較短的弊端,在陳頊眼裡,未嘗不是一個優點。
相比于軍中將領,身為南陳皇帝的陳頊,需要看的當然不知有誰會打仗。正是因為這個原因,將才和帥才有著不小的區別,雙方在眼光和見識上的差距不是一星半點。
吳明徹眯了眯眼,蕭摩訶是一個不折不扣的帥才,而蕭世廉和裴子烈等晚輩在吳明徹看來現在可以算將才,以後經過磨練或許可以成為帥才,而真正讓他看不清楚的,卻還是那個李藎忱。
這個年輕人,現在看上去不顯山不露水,但是每一次見到他總給吳明徹一種脊背微微發涼的感覺,就像是深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