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三十六章 求學(第1/2 頁)
“世忠賢侄,這陶元亮的文章你可曾看過?”徐陵慢悠悠的從書架上拿出來一本文集,“陶元亮的文章收放自如,多放達之氣,而你的詩詞雖然寫的不錯,但是剛才呈遞給老夫的那幾篇文章卻是一塌糊塗,所以不如學學陶元亮的行文風格。”
李藎忱急忙伸手接過來這《陶淵明集》,在後世或許陶淵明的詩詞,只要是有所出眾的都會為世人所熟知,但是在這個依舊在依靠手寫抄錄書籍的時代,這一本書的價值可是著實不低。
顯然徐陵平時對這一本《陶淵明集》頗為珍愛,時常有所翻閱,書本上密密麻麻寫滿了標註,讓李藎忱對於這位整個南北朝時期數一數二的文學大家愈發敬重,因材施教,方為教書育人之上,徐陵能夠一眼看出來李藎忱所寫文章的弊病以及應當改進所在,並且很快就給出瞭解決方法,這一份水準自然相當不低。
徐陵微笑著說道:“陶元亮雖然一生蹉跎不得志,最後更是乾脆的歸隱東籬南山下,此處以賢侄之壯年,不當學,但是不得不說他的文章頗有可圈可點之處,尤其是你的為人處世素來平穩之中多豁達之氣,倒是適合學習《陶淵明集》,可莫要辜負了這本書。”
見李藎忱若有所思,徐陵還道是他覺得困難,當即輕輕拍了拍書架:“賢侄莫要為眼前一本書所阻,你的詩詞絕佳,但是文章卻不好,說明你是有天賦的,只是缺少後來的學習和鍛鍊罷了。究其原因,想必當年陳將軍在沙場之間,也很難以文章寫法相授令尊,僅僅教給令尊詩詞功底罷了,否則也不會出現今日之情況。”
頓了一下,徐陵的目光之中帶著期待之意:“莫要讓老夫失望。”
李藎忱嗯了一聲,旋即想要開口:“明公,晚輩還有一事不明······”
徐陵轉過身淡淡說道:“你不明白的事,就算是老夫恐怕也沒有辦法給你準確的答案或者說解決方法。”
李藎忱皺了皺眉,徐陵這麼說顯然是不打算多說了。
當初他和裴子烈、蕭世廉商量好的,由李藎忱前來拜訪徐陵,裴子烈前去拜訪吳明徹,而蕭世廉則去拜訪裴忌。可以說這三個在朝堂上舉足輕重的官員,將會關乎到太子黨真正能不能搭起來架子的問題。
畢竟歸根結底,閒雲野鶴一般的沈君高和剛剛走上軍中第一人位置的蕭摩訶,都還很難憑藉一己之力或者兩人合力支撐起來太子一派的體系,所以他們還是需要朝中老臣的支援,而相比於吳明徹和裴忌,徐陵這個老狐狸當然是最難對付也是最好的人選。
不過這徐陵顯然不是這麼好對付的,有能力一步步走到這個位置上的老臣,自然知道應該如何拿捏分寸,凡事都講究點到為止,至少在現在,徐陵是不會讓自己貿然捲入到這兩個皇子的爭端之中。
李藎忱看著徐陵的背影,並沒有追上去,徐陵不是三言兩語就能夠勸服的,而李藎忱也沒有想著第一次就能夠輕鬆拿下徐陵。更或者對於陳叔寶一黨來說,就算是徐陵最後都沒有表態,只要他兩不相幫也是好事。
“明公家中藏書豐富,若是明公不嫌棄,晚輩當多來請明公指教。”李藎忱一拱手,朗聲說道。
而徐陵腳步一頓,老人轉過身看了一眼李藎忱,伸手指了指周圍的書籍:“賢侄,觀書不語。”
李藎忱急忙頷首,走到一旁桌子前,翻開《陶淵明集》細細看去。上面的蠅頭小楷寫的密密麻麻,有著對陶元亮文章的分析、讚揚和批評,李藎忱一時間也顧不上其他,對於他來說,勸說徐陵表明立場是其一,自己趁此機會汲取一些知識是其二。
自然沒有因為其一做不成就耽誤了其二的道理。
看著李藎忱認真用心的樣子,徐陵欣慰的點了點頭,自己也在書架之間來回踱步,審視著這些自己年輕時候曾經費勁千辛萬苦蒐集起來的書籍,就像審視著自己的孩子。
然而倉促的腳步聲驟然響起,打斷了整個書房中的寧靜,一名家僕小步走到徐陵身邊:“明公,兩位公主殿下的馬車已經到門外了。”
“哦?”徐陵點了點頭,回頭看了一眼正提筆寫著什麼的李藎忱,一揮手,“走吧,出去迎接。”
————————————----
“是蕭元胤讓你來的?”吳明徹看著畢恭畢敬站在身後的裴子烈。
無論裴子烈在外怎樣的冰冷、難以接近,在吳明徹面前都是一副謙恭的模樣。聽到吳明徹發問,裴子烈搖了搖頭:“實際上左衛將軍只是讓我們著重在幾家走動一下,並沒有說幹什麼,也沒有說讓誰來,因此算不上說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