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4部分(第2/4 頁)
則聞於天,飛則一舉千里。鶴二年落子毛,易黑點;三年產伏。復七年羽翮具,復七年飛薄雲漢,復七年舞應節,復七年晝夜十二時鳴中律。復百六十年不食生物,復大毛落,茸毛生,雪白或純黑,泥水不汙。復百六十年雄雌相視,目睛不轉而孕。千六百年飲而不食。鸞鳳同為群。聖人在位,則與鳳凰翔於甸。
§事對
【陽鳥 仙禽】淮南八公《相鶴經》曰:鶴者,陽鳥也,而遊於陰。鮑昭《舞鶴賦》曰:偉胎化之仙禽。
【金衣 玉羽】《西京雜記》曰:始元元年,黃鶴下太液池,上為歌曰:“黃鶴飛兮不建章,羽肅肅兮行蹌蹌;金為衣兮菊為裳,自顧薄德,愧爾嘉祥。”鮑昭《舞鶴賦》曰:振玉羽而臨霞。
【翔紫蓋 養青田】盛弘之《荊州記》曰:衡山有三峰極秀,一名紫蓋。澄天明景,輒有一雙白鶴,迴翔其上,清響亮澈。《永嘉郡記》曰:有洙沐溪,去青田九里,此中有一雙白鶴,年年生子,長大便去,只惟餘父母一雙在耳。精白可愛,多雲神仙所養。
【入帳 乘軒】李遵《太元真人茅君傳》曰:好道者入廟,或見一白鶴入帳中。白鶴者,皆是九轉還丹使。《左傳》曰:衛懿公好鶴,鶴有乘軒者。
【飲瑤池 翔金穴】鮑昭《舞鶴賦》曰:朝戲於芝田,夕飲乎瑤池。李遵《太元真人茅君內傳》曰:茅盈留句曲山,告二弟曰:“吾去有局任,不復得數相往來。”父老歌曰:“茅山連金穴,江湖據下流;三神乘白鶴,各居一山頭。佳雨灌得稻,陸田亦復周;妻子保堂室,使我百無憂。白鶴翔金穴,何時復來遊?”
【素羽 玄睛】王韶之《神境記》曰:滎陽郡南百餘里,有蘭巖。常有雙鶴,素羽皦然,日夕偶影翔集。傳雲昔夫婦俱隱此,年數百歲,化成此鶴。淮南八公《相鶴經》曰:鶴之上相,露眼玄睛。
【丹頰 朱頂】《詩義疏》曰:鶴形如大鵝,丹頰赤目。《相鶴經》曰:鶴之上相,瘦頭朱頂,長頸促身。
【龜背 鳳翼】淮南八公《相鶴經》曰:鶴之上相,雀毛龜背。又曰:燕膺鳳翼。
【飲溶溪之水 唼太湖之萍】王子年《拾遺記》曰:周昭王時,塗修國獻青鳳、丹鶴,各一雄一雌。以潭皋之粟飼之,以溶溪之水飲之。何晏詩曰:雙鶴比翼遊,群飛戲太清;常畏失網羅,憂患一朝並。豈若集太湖,順流唼浮萍。
§賦
【魏曹植《白鶴賦》】嗟皓麗之素鳥兮,含奇氣之淑祥;薄幽林以屏處兮,蔭重景之餘光。狹單巢於弱條兮,懼衝風之難當;無沙棠之逸志兮,欣六翮之不傷。承邂逅之僥倖兮,得接翼於鸞皇;同毛衣之氣類兮,信休息之同行。痛良會之中絕兮,遘嚴災而逢殃;共太息而祇懼兮,抑吞聲而不揚。
【宋鮑昭《舞鶴賦》】散幽經以驗物,偉胎化之仙禽;鍾浮曠之藻質,抱清迥之明心。指蓬壼而翻翰,望昆閬而揚音;匝日域以回鶩,窮天漢而高尋。踐神區其既遠,積靈祀而方多;晴含丹而星曜,頂凝紫而煙華。引員吭之纖婉,頓修趾之洪姱,疊霜毛而弄影,振玉羽而臨霞,朝戲於芝田,夕飲乎瑤池;厭江海而遊澤,掩雲羅而見羈。去帝鄉之岑寂,歸人寰之喧卑,歲崢嶸而愁暮,心惆悵而哀離云云。
§詩
【梁簡文帝《賦得舞鶴詩》】來自芝田遠,飛渡武溪深;振迅依吳市,差池逐晉琴。奇聲傳逈澗,動翅拂花林;欲知情物外,伊洛有清潯。
【梁吳均《詠鶴詩》】本自乘軒者,為君階下禽;摧藏多好貌,清唳有奇音。
【陳陰鏗《詠鶴詩》】依池屢獨舞,對影或孤鳴;乍動軒墀步,時轉入琴聲。
【陳孔德紹《賦得華亭鶴詩》】華亭失侶鶴,乘軒寵遂終;三山凌苦霧,千里激悲風。心危白露下,聲斷採弦中;何言斯物變,翻覆似遼東。
○雞第三
§敘事
《春秋說題辭》曰:雞為積陽,南方之象;火陽精,物炎上,故陽出雞鳴,以類感也。雞之為言佳也,佳而起為人期,莫寶也。(善為人制晏早之期。)《春秋運鬥樞》曰:玉衡星散為雞。遠雅頌,著倡優,則雄雞五足,《爾雅》曰:雞大者蜀,蜀子雓。未成雞曰僆。絕有力,奮。雞三尺為鶤,棲於杙為桀,鑿垣為塒。(郭璞注曰:蜀,今蜀雞也;雓,雞子名也,今江東呼雞少者為僆。鶤,古之名雞也。)《易林》曰:巽為雞,雞鳴節時,家樂無憂。《尚書》曰:牝雞之晨,惟家之索。《韓詩外傳》曰:田饒謂魯哀公曰:“夫雞,頭戴冠者,文也;足搏距者,武也;敵在前敢鬥者,勇也;見食相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