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部分(第3/4 頁)
馬星羅。無德不報,有酒如河:神之聽之,斯言匪蹉。
○漢水第二
§敘事
漢,楚水也。《周禮》:荊州其川江漢。按《水經注》及《山海經注》雲:漢水出隴坻道縣嶓冢山,初名漾水,東流至武都沮縣,始為漢水。東南至葭萌,與羌水合。至江夏安陸縣,名沔水,故有漢沔之名。(即周昭王溺處也。)又東至音陵,合滄浪之水。(即屈原遇漁父之處。)又東過三澨,水觸大別山,南流而入江。(庾仲雍《漢水記》曰:漢水出廣漢,漾水出嶓冢,東流至武都而與漢水合。沔水出武都沮縣,亦與漢水相合。)《尚書》稱:嶓冢導漾,東流為漢。(孔安國注云:泉始出山為漾水,東南流為沔水,至漢中東行為漢水。)又東為滄浪之水,過三澨,至於大別,南入於江。東匯澤為彭蠡,東為北江,入於海。是也。(匯,回也。言漢水合大江,回流入彭蠡澤。東北至南徐州,名為北江而入海。)
§事對
【南紀 東流】《詩》雲:滔滔江漢,南國之紀。東流見敘事。
【沉碑 潛璽】酈元注《水經》曰:沔水東經萬山北。山下有潭,中有杜元凱好尚後名,作兩碑,並述己功。一碑在峴山,一碑沉此潭中,曰:千載之後,何知不深谷為陵。又《蜀志》:少府王謀等上言,前襄陽男子張嘉王休獻玉璽。璽潛漢水於深淵,暉景燭曜,璽光徹天。
【遇兕 截蛟】《紀年》曰:南昭王十六年伐楚荊,涉漢,遇大兕。盛弘之《荊州記》曰:沔水隈潭極深,先有蛟為害。鄧遐為襄陽太守,拔劍入水。蛟繞其足,遐自揮劍,截蛟數段,流血丹水,勇冠當時。於後遂無蛟患。
【近二別 過三澨】《左傳》曰:吳師伐郢,楚子當濟漢而陣,自小別至於大別。《杜釋地》曰:二別,近漢之名。過三澨見敘事。
【解珮 弄珠】《韓詩》曰:鄭交甫過漢皋,遇二女,妖服珮兩珠。交甫與之言曰:“願請子之珮。”二女解珮與交甫,而懷之。去十步,探之則亡矣。回顧二女亦不見。張衡《南都賦》曰:耕父揚光於清泠之泉,遊女弄珠於漢皋之曲。酈元注《水經》曰:漢水東經萬山北,山下水隈,雲漢女昔日遊處。
【鱣湍 龍泉】酈元注《水經》:漢水東經西城縣故城,為鱣湍,洪波漭蕩,漰浪雲穨。古耆舊言:有鱣魚奮鬐望濤直上,至此曝腮,因以名湍焉。又曰:漢水經西城縣故城南,又東為龍泉。泉上有胡鼻山,石類胡人鼻,故也。下臨龍井渚,泉深數丈。
【碑潭 鍾岸】碑潭見沉碑注。孫巖《宋書》曰:漢中城固縣漢水岸際有異聲,如雷。俄頃岸崩,有銅鐘十二出自潛壤。體制既精,扣之清響。
【楚望 荊川】《左傳》曰:江漢沮漳,楚之望也。《周禮》曰:正南曰荊州,其川江漢,其浸潁淇。
【鯨灘 鮫潭】酈元注《水經》曰:漢水過西城縣,又東經鱉池而為鯨灘。鮫潭見上截鮫注。
【夢神 遊女】徐幹《喜夢賦》曰:昔嬴子與其交遊於漢水之上,其夜夢見神女。《毛詩》曰:南有喬木,不可休息;漢有遊女,不可求思。
【沉玉 亡劍】《左傳》曰:蔡昭侯為兩珮與兩裘以如楚,獻一珮一裘於昭王。子裳欲之,不與。三年止之,蔡侯歸,及漢,執玉而祝曰:“餘所濟漢而南者,有若夫川。”酈元注《水經》曰:襄陽故城,北枕沔水,昔張公遇害,亡劍於此。
【朝海 鬥江】《尚書》曰:江漢朝宗於海。《水經》:自沔與江合流,東過彭蠡澤。酈元引鄭玄雲:漢與江鬥,轉東成澤。
【含珠 隱玉】盛弘之《荊州記》曰:荊蘊玉以潤其區,漢含珠而清其域。左思《蜀都賦》曰:流漢湯湯,驚浪雷奔;望之天回,即之雲昏。水物殊品,鱗介異族;或藏蛟螭,或隱璧玉。
【配天漢 對月谷】配天漢見下蔡邕賦。酈元注《水經》曰:漢水右對月谷山,有月坂,有月川,於其中黃壤沃衍。
【黃金水 白石灘】《水經注》曰:漢水經大小黃金。南山有黃金峭,水北對黃金谷,有黃金戍。又曰:漢水又東經魏興郡之錫縣故城,北為白石灘。縣故春秋之錫穴地也。
【七軍沒 六師喪】《魏志》曰:徵南將軍曹仁守樊,蜀關羽攻樊。時漢水溢,于禁等七軍皆沒。《紀年》曰:周昭王十九年,天大曀,雉兔皆震,喪六師於漢。
§賦
【後漢蔡邕《漢津賦》】夫何大川之浩浩兮,洪流淼以玄清;配名位乎天漢兮,披厚土而載形。發源自乎嶓冢,引瀁澧而東征。納湯谷之所吐兮,兼漢沔之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