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部分(第2/4 頁)
,亦謂之黃塘泉。《鄴中記》曰:邯鄲城西南十里子崗上,有冢如研子形,俗謂之研子冢。已上洺州。
【斥邱 平邑】《續漢書》曰:斥丘縣屬魏郡。《竹書》曰:晉烈公四年,趙城平邑。今在昌樂縣東北。
【沙鹿 石臺】《左傳》雲:沙鹿崩。杜預注云:晉地也。元城東南有沙鹿山。酈善長《水經注》曰:武陽縣城有一石臺,大城門外又有故臺,號曰武陽臺。已上魏州。
【蓼水 蘇亭】《水經注》曰:蓼水出襄國。《漢書》曰:襄國有蘇人亭。
【百巖 千步】《洺州記》曰:龍崗縣西北有百巖山。《水經注》曰:洺水一名漳水,俗名千步。已上邢州。
【柏亭 槐水】《水經注》曰:洺水東經柏暢亭。今按:柏暢亭故城,在房子縣西。又曰:槐水出黃石山,今在元氏縣界。
【石柱 珪碑】《水經注》曰:平房城南門,夾道有兩石柱,翼路若闕焉。又曰:漢明帝北迴,詔高邑於光武即民建石壇,立珪頭碑。已上趙州。
【善陸 清河】《漢書》:鄃縣,漢清河郡,王莽曰善陸。晉《地道記》曰:清河國,凡領清河等六縣。
【胥陵 甘泉】《漢書》東陽縣屬清河郡,王莽曰胥陵。《十三州志》曰:歷城本週之甘泉西地。已上真州。
【重丘 浮水】《左傳》曰:諸侯同盟於重丘,今在聊城縣東南。《水經注》雲:浮水出聊城東北,泛則津注,耗則輟流。
【堂邑 靈城】漢高祖封陳嬰為堂邑侯。又曰:靈城屬清河郡。已上博州。
【胥國 宛鄉】漢武帝封河間獻王子讓為胥侯。《水經注》雲:浮水東北經高城縣之宛鄉城。今在鹽城縣界。
【千童 百薄】應劭注《漢書》曰:千童縣,靈帝改曰饒安。《水經注》:滈河東北經富平故城北,分為二水:南水為長聚溝,東注海;北水謂百薄溝,東北注海。已上滄州。
【馬頰河 龍額縣】《爾雅》雲:九河名有馬頰,上廣下狹,狀如馬頰。漢平原郡領龍額縣。
【管輅冢 曼倩祠】《魏志》:平原縣有管略冢。《漢書》:安德縣有東方朔祠。已上德州。
【新館 輿亭】漢武帝封中山靖王子未央為新館侯。《續漢書》:北新縣東二十里有樊輿亭。
【樊城 柏國】《漢書》曰:武帝封中山靖王子為樊輿侯。故城在清宛縣東南。又曰:武帝時,趙敬肅王子然吉為柏陵侯。今清克縣南有侯國故城。已上瀛州。
【仙岩 天井】晉《太康地記》曰:行唐縣西北有仙人巖。《水經注》曰:派水歷天井澤南。
【馬觀 鴻關】《水經注》曰:黑水東北有漢中山王故宮處,簡文造釣臺戲馬之觀。又曰:定水東流歷山,俗謂是處為戲頭,即《晉書》所謂鴻上關。已上定州。
【輪井 核山】《水經注》曰:行唐城有大井若輪,水沸騰水測。又曰:派水北流,經大核山。
【夫城 女廟】晉《太康地記》雲:行唐縣北二十里有如夫城。《水經注》曰:行唐城內北門東側有玉女神廟。廟前碑雲:趙武靈王營斯邑城。彌載水立,聖女發嘆,百堵皆興,不日而就。已上恆州。
【寧臺 曆室】《史記》曰:燕昭王伐齊,得寶器,設祭於寧臺。《戰國策》曰:樂毅與燕惠王書曰:大呂陳於元東,故鼎反於曆室。今並薊州界。
【仲理金 伯雍璧】《神仙傳》曰:仲理居無終山中,含神丹,作黃金五千斤,以救百姓。《搜神記》曰:楊伯雍汲水作義漿,有一人就飲,以石遺之。伯雍種,遂生白璧,其處地可一頃,名曰玉田。已上幽州。
【桑谷 芻溪】《水經注》曰:三城水,經伏陵山南,與石門水合,有桑谷之名,蓋沿出桑溪故也。又曰:鮑邱水東南流,龍芻溪水注之。
【三城 七渡】《水經注》曰:鮑邱水南流,合三城水。又曰:水經漁陽故城南,合七渡水。已上澶州。
【阪泉 轡野】《史記》曰:軒轅及炎帝戰於阪泉之野。《周書》曰:蚩尤逐二帝,爭涿鹿之野。赤帝大懼,乃說黃帝,執蚩尤殺之於中冀,名之曰絕轡野。
【覆釜 裂溝】後魏《輿圖風土記》曰:潘城西北三里有歷山,形似覆釜,因以為名。《水經注》曰:傳言,昔時地裂,遂成溝壑,有水,俗謂之分家水。今之懷戎縣東北有地裂。已上媯州。
【劍石 刀巖】《水經注》曰:徐水東北經郎山西,眾崖竟舉若鳥翅,立石嶄巖似劍。又曰:漆水南經藏刀山,層巖璧立,直上幹霄。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