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部分(第3/4 頁)
【淥蓮池 青鹽澤】《十六國春秋》雲:赫連勃勃田於三交,至淥蓮池而還。《漢書》曰:朔方郡青鹽澤在南。
【典農城 懷渾障】《水經注》雲:河水經典農城,又東北經懷渾障。已上靈州。
【蒙水 雞山】《水經注》雲:朔方縣有蒙水紫河。《續漢書》曰:將軍竇憲出雞鹿山。已上勝州。
§詩
【晉摯虞《雍州詩》】於皇先王,經啟九有;有州惟雍,居京之右。土載奧區,山包神藪;嘉生惟繁,庶類伊阜。悠悠州域,有華有戎;外接皮服,內含岐豐。周餘既沒,夷德未終;莫不慕義,易俗移風。
§箴
【揚雄《雍州箴》】黑水西河,橫屬崑崙;邪指閶闔,畫為雍垠;上侵積石,下礙龍門。安不忘危,盛不諱衰。牧臣司雍,敢告綴衣。
○河東道第四
§敘事
河東道者,禹貢冀州之域。(《爾雅》曰:兩河間為冀州。)舜置十二州,分冀州為幽州、幷州。今河東道即並、幽兩州之地。(《漢書·天文志》曰:畢昴為冀州,營室東壁為幷州。)西南距河,北盡朔垂。悉其地,河東本堯之所都。周成王封其弟叔虞。其子燮,是為晉侯。及三家分晉,自蒲州略河東至懷州屬魏,(懷州今屬河北道。)自澤潞而南至衛州,盡太原府已北屬趙。太原府,昔高辛氏子實沉及金天氏子臺駘之所居也。又為唐國,帝堯為唐侯所都。(鄭玄《詩譜》曰:唐者,帝堯舊都地,後徙平陽。)蒲州,帝舜所都。(《太康地記》雲:舜都安邑是也。)絳州,晉獻公遷都之地。
§事對
【堯墟 禹跡】鄭玄《詩譜》曰:成王封母弟叔虞於堯之故墟。皇甫謐《帝王世紀》曰:禹自安邑都晉陽,曾孫帝相遷帝丘。子少康中興,還乎舊都,復禹之跡也。
【太夏 中都】《春秋地名》雲:晉太康一名太夏。《後魏書》曰:中都屬太原郡。
【六名 五尉】《春秋地名》雲:晉太滷、太原、太夏、太墟、晉陽、太康六名,其實一也。晉《太康地誌》:幷州部太原六郡,又有護匈奴中郎,左部、右部、中部、南部、北部五都尉。
【蒿垣 葦澤】《春秋後語》曰:張孟談謂趙襄子曰:臣聞董安於之在晉陽,公宮之垣皆荻蒿。《後魏書》雲:石艾縣有葦澤。
【潛邱 渦水】《爾雅》曰:晉有潛邱。郭璞注云:在太原晉陽縣。《水經注》曰:洞渦水出平樂縣西北。
【祁墓 介祠】《後漢書》雲:晉陽有祁奚墓。又曰:晉陽有介子推祠。已上幷州。
【涑水 滌山】《水經注》雲:涑川水在桑泉縣界。晉《地道記》曰:雷首山一名滌山。
【臼亭 虞坂】《左傳》曰:公子重耳取臼亭。杜預注曰:河東解縣有臼亭。《戰國策》曰:騏驥駕鹽車上虞坂。今按:在安邑縣界。已上蒲州。
【玉璧 天井】後魏大統四年,東道行臺王思政表築玉璧城。今按:在後山縣西。《水經注》曰:天井水,經堯城西,流入汾水。
【棗澗 桐鄉】《水經注》曰:幹棗澗水北出,入石人嶺下南流,俗謂之扶蘇水。《漢書》:武帝將幸緱氏,至左邑桐鄉,在聞喜縣界。已上絳州。
【千畝 五城】《左傳》曰:晉穆侯以條之役生太子,命之曰仇;其弟以千畝之戰生,命之曰成師。《後魏書》雲:晉州領五城郡是也。
【襄陵 狐谷】後漢襄陵屬河東郡。《水經注》曰:平河水出晉陽縣西壺口山,東經狐谷亭。已上晉州。
【漳川 冀浸】《周禮》曰:冀州其川曰漳。鄭玄注云:出長安。《十三州志》曰:潞水出潞縣,冀州之浸。
【赤壤 黃山】《上黨記》曰:高平赤壤,其地阻險,百姓不居。後魏《輿圖風土記》曰:黃山在壺關縣東。已上潞州。
【舜澤 晉山】《墨子》曰:舜漁於雷澤,在護澤縣西。後魏《輿圖風土記》雲:司馬山在晉城縣北。晉代祠此山,因以為名。
【孟門 午臺】《左傳》曰:齊侯伐晉,入孟門,登太行。《十三州志》曰:太行山或曰孟門,蓋其險厄。《水經注》曰:午��ㄍぴ誚�竅亟紜R焉顯籩蕁�
【石室 鐵騎】後魏《輿圖風土記》曰:太原郡山有石室方丈,四壁文字篆書,人不能識。《十六國春秋》曰:石勒當生之時,北山上草木,變為鐵騎形。
【青谷 黃岩】《水經注》曰:清水源出武鄉縣西,名青谷水。又曰:黃岩水源出遼山縣西黃岡下。已上宜州。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