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部分(第3/4 頁)
事
《釋名》雲:江,公也,諸水流入其中,所公共也。《風俗通》雲:江,貢也,所出珍物可獻貢也。《周官》:揚州其川三江。按:三江,《漢書·地理志》注:岷江為大江,至九江為中江,至徐陵為北江,蓋一源而三目。(鄭玄、孔安國注云:左合漢為北江,會彭蠡為南江,岷江居其中,則為中江。故書稱東為中江者,明岷江至彭蠡與南北合,始得稱中也。又《山海經》:三江者,大江、中江、北江也。汶山郡有岷山,大江所出。峽山中江所出,東注大江。岷山北江所出,東注大江。其源皆在蜀也。又韋昭說:岷江、松江、浙江,亦悉在吳也。又沈懷遠《南越志》曰:廣信江、始安江、鬱林江,亦為三江,在越也。)按《水經》及《荊州記》雲:江出岷山,其源若甕口,可以濫觴。在益州建寧滿江縣,潛行地底,數里至楚都,遂廣十里,名為南江。初在犍為,與青衣水、汶水合。至洛縣,與洛水合。東北至巴郡,與涪水、漢水、白水合。東至長沙,與澧水、沅水、湘水合。至江夏,與沔水合。至潯陽,分為九道,(《潯陽記》說九江:一曰白烏江,二蜯江,三烏土江,四嘉靡江,五畎江,六浮江,七稟江,八提江,九菌江。)東會於彭澤,經蕪湖,名為中江,東北至南徐州,名為北江而入海也。(按,南徐州今潤州。)《尚書》稱岷山導江,東別為沱。(江別為沱水。)又東至於澧,(澧,水名,在荊州。)過九江,至於東陵。(東陵,地名。)東迤北會於匯,(匯澤即彭蠡也。)東為中江,入於海是也。凡長江之別,有郫江、(任豫《益州記》曰:郫江,大江之支也。亦曰涪江,亦曰湔水。在蜀與洛水合。)汶江、(《益州記》曰:汶江源出三輪阪下。)墊江、(崔鴻《西京記》曰:吐谷渾觀墊江源,問魯和曰:“此水經仇池而過晉壽山沱渠,始號墊江,至巴郡入大江。”墊音疊。)弱柳江、(《緣江記》曰:西江別支為弱柳江。)浙江、(《說文》雲:江別流為汜,至會稽山陰為浙江。又,顧野王雲:浙江發源東陽新安之間,不與岷山之江相涉,至錢塘入於海。)松江、(劉澄之《揚州記》:吳縣有松江,自吳入海。今蘇州。)凡長江有別名,則有京江、(在南徐州。禹貢所謂北江也。今潤州丹徒縣也。)瓜步江、(今揚州六合縣界。西南對潤州江寧縣,即魏文帝及後魏太武帝所臨處。)烏江、(即項羽死處,今和州烏江縣也。)曲江。(枚乘《七發》曰:觀於廣陵之曲江。曲江,今揚州也。又始興郡有曲江,今韶州是也。又,漢司相如《吊秦二世賦》曰:臨曲江之隑州,此即長安也。以其水曲折,甚類廣陵之江。今樂遊園。)凡江帶郡縣因以為名,則有丹徒江、錢塘江、會稽江、山陰江、上虞江、廣陵江、鬱林江、廣信江、始安江、牂牁江、成都江。
§事對
【導江 絕漢】《尚書》曰:岷山導江,東別為沱。《淮南子》曰:江出岷山,東流絕漢入海。
【荊池 楚望】《淮南子》曰:昔荊楚之地,汝潁以為洫,江漢以為池。《左傳》曰:江漢沮漳,楚之望也。
【四瀆 六川】《史記》曰:殷湯作江誥曰:“古禹皋陶久勞於外,民乃安。東為江,北為河,南為淮,西為濟。四瀆已候,萬民乃居”《呂氏春秋》曰:何謂六川?河水、赤水、遼水、黑水、江水、淮水,此六川也。
【吐貝 納龜】《春秋運鬥樞》曰:瑤光得則江吐大貝。《尚書》曰:九江納錫大龜。
【濫觴 縈帶】《家語》曰:江水始出岷山,其源可以濫觴。及其至於江津,乃方舟避風不可以涉。袁山松《宜都記》曰:對西陵南岸有山,其峰孤秀。人自山南上至頂,府臨大江如縈帶,視舟船如鳧雁。
【萍實 菱華】《家語》曰:楚昭王渡江,江有物,大如鬥,圓而赤,直觸王舟。舟人取之。王大怪,使之魯問孔子。孔子曰:“此萍實也,可剖而食之,吉祥。唯霸者能獲之。”使反。王遽食之,甚美。傅玄歌曰:有女殊代生,涉江採菱華;上翳青雲景,下鑑淥水波。
【鸚洲 鵲岸】酈元注《水經》曰:江水至江夏沙羨縣西北,又東經嘆父山。江右岸當鸚鵡洲。《左傳》曰:昭公十六年冬,楚子伐吳,吳人敗之於鵲岸。《西京記》曰:今居巢江南水有鵲尾渚者,是也。
【祭胥 吊屈】董覽《吳地記》曰:夫差立,子胥以忠謇見亡。遂賜死,浮屍於江。夫差悔焉,與群臣於江設祭置壇。國人因為立廟。漢揚雄《吊屈原文》:過湘沅而主不容,自投江而死。作書往往摭離騷文而反之,自岷山投諸江流,以吊屈原。
【捐玦 喪珮】《楚辭》曰:捐餘玦兮江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