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8部分(第3/4 頁)
名華夏移動通訊的企業,並不會落戶東港,也打消了不少東港商人地擔憂。
王家和李家的大量投資砸下來,讓整個東港地水都渾濁了,如果再來一個過百億的大企業落戶,那東港的小企業還真的不用活了,不過正是因為這些華族大量投資東港,才逼得這些小企業進軍華夏。
面對華夏廣闊的市場和低廉的成本,所有東港商人都沸騰了起來,每天都有大量的考察團進入華夏,不少大中型企業也安排了考察團進入華夏各地考察,準備挖掘華夏的市場。
等到楊靖在天工基地尋找到數十個防禦漏洞,並且把基地101工廠的安全設施全部記錄下來之後,已經過去近一個禮拜了,東港方面的傳真也在註冊好公司之後,傳了過來。
依照法律,傳真的合同屬於有效合同,楊靖作為東港方面的代表,在基地跟通訊研究院簽訂了合同後,整個天工基地都轟動了起來。
第一個商業合同竟然是通訊研究院簽訂的,而且涉及的金額竟然達到200億,這可不是一個小數字,雖然此時港幣不如華夏幣值錢,但是算成華夏幣也有一百多億了,這麼大的合作投資協議簽署下來,通訊研究院的地位,在天工基地的基礎科研院所中上升到了一個前所未有的高度。
當楊靖準備離開天工基地的時候,大量院所的代表跟著楊靖一起返回燕京,準備跟東江商業聯盟的人商談投資的事宜,之前給東港發傳真的時候,楊靖已經把這個事情告訴了高海濱,並且由他向東江商業聯盟的所有會員發出邀請。
包括東港和海外的近20家會員,東江商業聯盟117家會員企業,都會安排副總以上的行政人員到燕京考察這些專案,如果合適的話,這些會員會一一吃進這些專案。
華夏高層對於這個事情自然是舉雙手歡迎,而且楊靖跟天工基地簽署了這麼大一筆合作協議,早就驚動了高層,事實上這個合同簽署與否,燕京方面是有知情權和決定權的,當然以楊靖的背景和身份,接受移動市場,拿到華夏的通訊牌照,那是一點問題都沒有。
這次離開倒是沒有走之前楊靖來的小路,而是直接走分基地的出口,一路去了機場,乘坐專機返回了燕京,對於這次楊靖的行動,首長很是滿意,不僅華夏多了一大批米制的裝備可以進行研究,而且還給天工基地創造了大量的經費來源。
科技只有應用出來,才能給人類帶來幫助,天工基地掌握了大量的技術和產品,卻不能應用出來,給基地給國家創造效益,不得不說是一個極大的難事,現在東江商業聯盟能夠配合天工基地,全力支援國家的發展建設,確實得到了首長的讚許。
等到楊靖回到燕京之後,基地的談判團被軍方的人接走了,他們都是華夏的寶貝,屬於國寶級的人物,自然不可能讓他們出現任何一點風險,這次談判東江商業聯盟的人也被安全部門稽核過了,談判地點也在燕京一處軍事院校當中。
環境和安全都能讓人放心,東江商業聯盟的理事和19位海外會員被首長請到四合院見了一面,並且在談判的前一天,首長親自出席了東江商業聯盟所有會員的聯誼會,高海濱等數位東江商業聯盟的理事被首長當眾表揚。
這可極大的鼓舞了東江商業聯盟的會員,並且也極大的提高了東江商業聯盟在國內的地位,可以說今後再也沒有任何商業聯盟會比東江商業聯盟更有政治地位了,不說經濟實力,僅僅這個聯盟被首長關注的次數,就足以讓任何地方高官不敢隨意對這些企業伸手。
有了首長的鼓舞,這些會員自然明白這次投資不僅僅是一次經濟投資,更是一次政治投資,不過天工基地拿出來的產品和技術都是好東西,眾人看了之後,紛紛拿起自己在行的專案,跟天工基地的領導商談起來。
眾人也知道,有首長關注的專案,自然不會和其他商業談判一樣去談了,而是儘可能的按照雙方平等的原則去談,數百項產品僅僅一週的時間,就被東江商業聯盟的會員全部吃進了。
(三更送到!大大們多多支援啊!)
第四百零三章 說服
“目前我們天工基地,不敢說是世界第一的研發機構,但是位列世界前十,那是沒有任何疑問的,我們基地研究課題種類繁多,大到重工業製作工具,小到以分子為結構的生化科學,這些專案都有涉及。
算是全種類的大型科研基地,如果能夠不斷充實科研工作者進來,我們基地當然舉雙手歡迎,正是這些人才的加盟,才能讓我們基地更加進步。”肖智濤對首長如此重視天工基地,很是感激。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