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部分(第1/4 頁)
明天啟間,這10個字仍不夠用,由第65代衍聖公孔胤(衍)植奏準後續上20個字,即:
“興毓傳繼廣、昭憲慶繁祥、令德維垂佑、欽紹念顯揚”。依此,從56代的“希”到85代的“揚”都有固定用字。目前存世的孔姓,輩分最高的約為第71代的“昭”,最低的是第80代“佑”。所以我在本章開始時說當前所見不出這十個字。
民國後孔令貽又另立了20個字,於民國八年諮請北洋政府核准公佈成為第81代至100代的用字。即:“建道敦安定、樊修 長、裕文煥景瑞、永錫世續昌”。次年,以孔德成“宗府佈告”名義公佈於孔廟詩禮堂,列出前後各20個字,規定“如果有人不依行輩者,必須改正,否則,不準入譜”,這也是過去一貫的規定。
()
在日本,天皇家族也是世代相傳,但我認為在中國只有孔子家族能做到這樣世代相傳,從不亂輩,並傳至110代。
孔子子孫的特點是它的名字在出生之前其輩名就起好了。實際上我的本名叫孔祥林,這個“祥”字就決定了我是第75代。我的父親叫孔繁宗,“繁”字也是早就確定了的。還有,我現在有了孩子,名字叫“令昊”,“令”字就是76代的人用的輩分字。這樣,孔子的子孫直到105代都有了輩分名字。
孔家的成長秘訣四歲開始讀《論語》
從孔子開始算起我是75代,幼年開始就在孔家的嚴格教育環境中長大。我四歲時開始讀《論語》,由祖父孔慶功給我講授。生在孔家如果沒有學問被認為是不忠不孝、大逆不道的。
所以我的兄弟姊妹們都是從四歲在私塾學習,教室就在庭院的西房。每天早晨起床後,祖母照顧我們漱口、洗臉,結束後馬上去教室“早習”,學習到8點半再吃早飯,早餐後繼續學習到中午,午飯後再返回教室繼續學習,下午五六點鐘吃晚飯。如果是冬天完餐後還要“夜學”,夏天就不用了。
教師正面的正中央供奉著孔子的像,學習一開始我們先要面對排位行禮,然後再向祖父行禮,隨後才開始一天的學習。
“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
祖父全部讀了一遍之後,再斷句讓我複述,他幾乎不做解釋,只是讓我們複述、背誦,不僅能從頭背到尾,還可以倒過來一句一句地背誦,儘管書中內容的意思我們一點也不明白。
“現在就是要背誦,不明白也沒關係,以後反覆學習,再反覆讀‘四書五經’,將來一定有用處。”祖父的話我一直銘記著。
祖父是一個親身實踐“吾日三省吾身”的人,也讓我們照著他的樣子學習。我甚至還在夢中見到了孔子。
除了學習“四書五經”(《大學》、《中庸》、《論語》、《孟子》加上《詩經》、《禮記》、《書經》、《易經》、《春秋》)的課程外,還有歷史和地理,除學習這些課程外,我們每天還必須用大量的時間做習字練習。
在孔家是非常重視書法的,學習書法是傳統的課目,客人來訪時,要在大桌子上擺上文房四寶(筆、墨、紙、硯),必須寫上幾個字讓客人看看,這成了招待客人時不可或缺的禮節。進入學校以後私塾的功課還要繼續,我家的私塾持續到1967年。
孔子其人(1)
孔子的身世
我的祖先當然是孔子啦,但要是再往前追溯的話,據說是軒轅黃帝。軒轅黃帝是傳說中的中華民族的祖先,姓是姬、號是軒轅氏、有熊氏。據傳軒轅帝死後,因為葬於陝西省黃陵縣都北邊的橋山,所以成了當今名為黃帝陵的名勝古蹟。
傳說軒轅黃帝有一個叫玄囂的兒子,繼承父位成為天子,因為修煉了太昊之法,所以還被稱之為少昊。
少昊在位80年,死後葬於曲阜的雲陽山。少昊的第41代嫡孫就是孔父嘉(孔子的六世祖先)。史書記載有“五世親盡,別為公族,遂為氏孔”,自此他的子孫就都姓孔了。
孔父嘉的第四代也就是孔子的曾祖父孔防叔是宋國(現河南省和江蘇省的交界)的貴族,為躲避內亂去到晉國,後又定居在魯國。因此,孔家喪失了奴隸主貴族世襲的特權。並在魯國做官得到了叫做“防”的村子,據說防叔重建了孔家。孔子的父親作為在這個魯國重建的孔家後人降生了。
孔子的父親叔梁紇(孔紇)是魯國位置不太高的武官,頗以勇武著稱。叔梁為統稱,直到後來成為陬邑大夫。大夫是周代的官名,比士高一位。叔梁紇娶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