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部分(第3/4 頁)
,煽動部下反叛唐朝,而且攻佔了營州。武則天派兵反擊,結果失敗。此後,在公元703年,安西地區的碎葉鎮也被突厥攻佔,致使絲綢之路最後斷絕,嚴重影響了唐朝的聲譽和外貿經濟。
北方的領土在唐朝初年曾經統一,而且設定了單于、安北都護府,分別管轄長城內外到貝加爾湖的廣闊地區。到了武則天主政以及做皇帝時期,突厥人經常騷擾邊境,還攻佔了蔚州(現在河北的蔚縣)和定州(現在河北定縣),迫使唐朝將安北都護府南遷。
為了重新統一北方,唐玄宗採取了很多措施,為收復北方領土做準備。這主要是對於兵制進行了改革。原來的府兵制由於均田制的破壞,致使農民逃亡,影響了軍隊的兵源。高宗和武則天時期,對於軍事不太重視,到了唐玄宗做了皇帝時,士兵逃跑現象極為嚴重,軍隊戰鬥力也很低,無法和強悍的突厥軍隊抗衡。
723年,唐玄宗接受了宰相張說的改革主張,建立僱傭兵。從關內招募到軍士十二萬人,充當衛士,這就是“長從宿衛”,也叫“長征健兒”。這次改革是從府兵制到僱傭兵制的轉變。此後經過十多年的努力,玄宗將這種制度推廣到了全國。這種制度使原來的府兵輪番到邊境守衛的做法取消,解除了各地人到邊境守衛之苦。同時,這種僱傭兵還為集中訓練、提高戰鬥力提供了保證。
除了對兵制進行改革之外,唐玄宗還採取了其他很多的整軍措施,如頒佈了《練兵詔》,命令西北的軍鎮擴充軍隊,加強訓練。同時,任命太僕卿王毛仲為內外閒廄使,全力負責軍用馬匹的供應,這使短缺的馬匹及時得到了補充,提高了戰鬥力。另外,為徹底解決軍糧問題,玄宗又命令擴充屯田範圍,在西北和黃河以北地區大力發展屯田,增加糧食產量。
在做好了充分準備後,唐朝逐步把營州等地收復,長城以北的回紇等族也自動取消了獨立割據的稱號,重新歸附唐朝。安北都護府也恢復了,唐朝重新行使對長城以北土地的管轄權。
西域地區政權的恢復經歷了兩個階段,第一個階段是收復碎葉鎮,第二階段是重新恢復了絲綢之路。唐朝的威望在西域重新建立起來。
唐朝時期,唐政府對外貿易十分頻繁。當時與七十多個國家發生來往。唐朝政府鼓勵各國商人來中國貿易,不許官吏加重稅收。因此,大批外商都十分嚮往來唐經商,唐朝在國際上享有盛譽,以至如今外國人仍稱華人為“唐人”,可見這影響的深遠。當時四方來朝,不可一世。同時,唐玄宗還十分開明,他讓不少外國人來中國經商、定居,學習外國優秀之處。當時的唐朝在世界上享有很高聲望。
繁榮經濟
唐玄宗抑制奢靡,提倡節儉。公元714年,為了向大臣們表示決心,唐玄宗下令將內宮貯藏的一些珠玉錦繡等堆在殿庭前焚燬,規定后妃以下不得服珠玉錦繡,全國上下不得采取珠玉、刻鏤器玩、織造錦繡珠繩,違者決杖一百。他還將皇宮裡用不著的宮女遣送回家,禁止貴族驕奢縱慾,反對厚葬,在他的倡導之下,奢靡之風基本得到抑制,淳樸之風逐漸形成。
唐玄宗非常重視發展農業生產,為了增加勞動力,公元714年,唐玄宗下令淘汰天下僧尼,強制還俗1萬多人。唐玄宗還重視興修水利,完善關中平原的灌溉系統,拆毀影響水道的水硝,老百姓大獲其利。開元三年、四年,山東、河南等地連年發生蝗災,玄宗聽從姚崇的建議,督促州縣全力捕殺蝗蟲,因而減輕了蟲害。他還在河東道、關內道、河南道等地大興屯田,墾田面積達500萬畝,解決了軍隊糧食供應的問題。
由於當時均田制逐漸被破壞,土地兼併和逃亡現象嚴重,為了增加國家的收入,打擊強佔土地、隱瞞不報的豪強,唐玄宗發動了一場檢田括戶運動。當時的豪強霸佔了農民的土地之後,稱為“籍外之田”,他們還將逃亡的農戶變成自己的“私屬”,在土地和人口兩方面逃避國家稅收。
712到725年之間,唐玄宗的檢田括戶運動收到了實效。他任命宇文融為全國的覆田勸農使,下設十道勸農使和勸農判官,分派到各地去檢查隱瞞的土地和包庇的農戶。然後把檢查出來的土地一律沒收,同時把這些土地分給農民耕種。對於隱瞞的農戶也進行登記。這樣下來,一年增加的客戶錢就高達幾百萬之多。這樣便大大地增加了國家所控制的編戶數目,
有利於進一步發展農業生產,同時也增加了國家財稅的收入。
透過這些有效的措施,唐玄宗使唐朝的經濟又步入正規,減輕了農民的負擔,同時也增加了國家的財政收入,促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