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部分(第3/4 頁)
都會激動不已。人生就是這樣,沒有艱難的選擇就沒有後來的一切。  '返回目錄'  
東南西北任你遊(2)
我思忖著白雲觀簽上的那句話:“璞玉雕琢已成器,東西南北任你遊,四海皆朋友。”後來,我第一次擔任中央電視臺主持人的時候,那檔節目就叫《東西南北中》,儘管我唯物,儘管不信命運,但是我唏噓慨嘆人生的巧合!  '返回目錄'  書包 網 。 想看書來
漂在北京(1)
兩個多小時的飛行,很快,很短,我沒有那麼多考慮具體問題的時間,整個旅程都處在亢奮和激動中。飛機是一種很神奇的交通工具,不僅僅因為快,它讓我有恍如隔世的迷離感,因為起飛的地方和降落的地方是兩個世界。 到了北京,首都國際機場,熙熙攘攘,雖然沒有今天那麼豪華,但是各種指路燈箱,五花八門的廣告也足以讓人目迷五色。機場擠滿了離別和團聚的人們,而我即不屬於離別,也沒有人等待團聚。對於北京,我是異鄉客,用現在的話說:我是一個“北漂”。 狠狠心打了一輛計程車,這是我平生第一次坐計程車。上車之後堅定地說了一句:去中央電視臺!當時北京正在修建三環路,像個巨大的工地。還沒到正月十五,街上的人不多,節日的氣氛依稀存在。晃晃悠悠40分鐘,到了中央電視臺東門。我拎著不多的行李,風塵僕僕地來到東門傳達室,傻傻地遞上軍人證和蘭州軍區戰鬥歌舞團的工作證,對值班阿姨說:“我去文藝部找人。” 在北京這個陌生的城市,我找不到屬於自己的角落。但是開弓沒有回頭箭!我是男人!我拎著不多的行李,風塵僕僕來到中央臺東門,傻傻地遞上軍人證和蘭州軍區戰鬥歌舞團工作證,對值班阿姨說:“我去文藝部找人。” “先打電話吧!”阿姨努努嘴指著放在窗臺上的電話。 我想起了那個6850開頭的電話號碼,不用看通訊錄,爛熟於心。 高立民的電話沒人接。 又打了一個,楊瀾的電話沒人接。 之後,我再打,找高立民,找楊瀾。 屬於我歇腳的地方就是傳達室的長凳,上面坐著一排人,兩個上訪告狀的,三個等人的,一個學生模樣的。不一會,上訪的走了,等人的等到了朋友也走了,學生模樣的人不斷地打電話,終於得到了一個否定的答覆,悻悻地走了。最有懸念的就是我,乾等。 就這樣,在那條長凳上度過了我在北京的第一天,從我決定來北京到現在,整整24小時。24小時,我的世界變樣了,但是至少此時此刻我還沒有後悔。 到了快下班的時間,我開始著手解決自己的“生存”問題。 晚上的住宿是我面臨的最棘手的問題,看似簡單的衣食住行離開家全成了事兒。在家的時候聽一個來過北京的朋友說,文化部附近有一些旅館比較便宜,也許文化部招待所住的都是比較有文化的人吧,這就是我當時的邏輯。但是文化部在哪兒呀?和中央電視臺一個性質,應該不遠吧?此時的我一天都沒有吃東西,我找了個小麵館勉強吃了一碗湯麵,比我們的蘭州拉麵差遠了,還特貴。我又狠狠心,再打一輛“面的”,坐在車上心裡特別不踏實,文化部的招待所究竟在哪兒?車似乎又開了很遠,看著計價器開始蹦字兒,我的心揪著疼,什麼都沒幹成,就花了這麼多錢,今後怎麼辦?也許自己真的太莽撞了,來北京之前竟然連個朋友都沒有聯絡,弄得如此狼狽不堪。 好在計程車終於在20元之內到了文化部。當時的文化部在現在文化部的對面,是一個高大但老舊的樓,門口有警衛站崗。我被計程車丟下後孤零零地拎著行李在大街上沒目的地走,眼中踅摸著有沒有什麼旅館。我的衣著打扮和手中的行李都昭示著我是一個外地人,用現在的話說:外地來京打工人員。 文化部在沙灘兒,北京人說的時候加上兒化音,我不知道,只知道自己在“北京的沙灘” 轉悠了很久。在天即將擦黑的時候,我在路邊的角落裡看見一個牌子上面寫著“招待所” 三個字。走進去一看,是一家人防工事改造的地下旅館。走過一條很黑的樓道才看到旅館的“前臺”,一個胖胖的大媽操著熟練的北京話,盤查了我的軍人證。登記之後,分給了我一間三人房中的一個床位,價錢是每夜14元。就這樣,我在繁華北京的地下,找到了一個落腳的地方。值得慶幸的是,和我同住在一間屋裡的是兩個來北京尋夢的畫家,沙灘離美術館很近,他們住在這裡到美術館非常方便。在這個簡陋的小屋,至少有三段不同的夢想。  '返回目錄'  
漂在北京(2)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