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01部分(第2/4 頁)
釋不清楚。
而現在陛下顯然已經在氣頭上了,就算是解釋什麼,陛下又聽得進去麼?那吏部主簿輕輕吸了一口涼氣,緩緩站起來,此時的他看上去蒼老了幾十歲,腳步踉蹌的走到大殿之外,再轉身跪下。
這是宋明兩代朝堂上的規矩,下殿聽參!
等於這個人的仕途基本上已經走到終點了。
汪立信輕輕鬆了一口氣,而文天祥微微搖頭,世家竟然派上來這麼一個廢物打頭陣,果然根本不是陛下一回合之將啊。不過換句話說,這麼一把年紀方才混到吏部主簿的身份上,顯然這個人也知道自己的仕途就算是向前也沒有什麼用了,反倒不如趁著這個機會遠離旋渦、一走了之。
隱約猜測到這個老人的意圖,文天祥在心中輕輕嘆息一聲。或許現在的朝堂上,現在的那麼多世家出身的臣子們之中,這個傢伙反而是最聰明的。
“徐晨遷大明兩淮軍第一師師長,封侯爵,封侯之名稱由吏部和兵部共同擬定之後上報政事堂。另外大明兩淮軍第一旅授‘大明干城’稱號,以表彰該旅在北伐之戰中的功績,全旅官兵功另多轉一級。”葉應武沉聲說道,撐著桌子猛地站起,彷彿剛才那個讓群臣一驚一乍的喜怒無常皇帝已經消失得無影無蹤。
殺雞儆猴的作用是明顯的,這一次回答葉應武的,只有整齊劃一的“遵旨”。而站在那裡、雖然年輕得有些過分,但是氣勢咄咄的陛下,讓所有臣子都不敢小覷。
“大明將士在前浴血廝殺,如果論功有差錯和偏頗,朕有何顏面去見那些曾經和朕並肩奮戰的將士,又有何顏面去面對鐘山的忠魂英烈和那些站在招魂白幡下的百姓們?”葉應武的聲音雖然低沉,卻振聾發聵。
整個大殿上,鴉雀無聲。此時此刻的葉應武,猶如一座險峻直衝雲霄的山嶽,任何人都沒有辦法攀爬。
而站在後排的不少年輕官員,都下意識的攥緊拳頭,他們實際上尚且遠離朝廷和世家鬥爭的旋渦,也沒有將文官和武將的隔閡和相互提防看的那麼重,所以他們都以鄙夷的目光送那佝僂的身影離開,然後迎上葉應武的目光,在他們看來,為大明做出如此貢獻、如此犧牲的將士們,就應該得到這樣的嘉獎。
站在前面的鄧光薦也感受到了背後一道道灼熱的目光,心中感慨萬千。
如此年輕的陛下,如此年輕奮進的官員,如此年輕的日月大明,即使是人到中年的他,在此時此刻也有一種熱血沸騰的感覺。
這是一個激情燃燒的年代,一段努力奮進的歲月啊,鄧光薦的臉上不知不覺的露出了笑意,任何跳樑小醜,在這熊熊烈火之下,都將化為灰燼。
生逢此世,何其幸也!
……
炮聲轟響,炮火拉出來的地獄之網在並不開闊的山坡上端來回拉鋸,任何想要越過這一道火網的人,都會被無情地撕成碎片。血肉殘肢飛上半空,而原本山坡上的蒙古旗幟已經不見蹤影。
這裡是高樹坡的西坡,也是高樹坡這一帶連綿山坡的制高點,這山坡扼守道路,而且可以俯瞰東側谷地,為兵家形勝之地,搶佔了西坡,高樹坡的主要陣地和險要之處才算是全部落在掌控之中。
而蒙古人顯然也知道這個道理,所以在之前東側山坡以及中間段谷地落入明軍手中之後,便開始死守這西側山坡,力求將明軍拖在西側山坡下。至於明軍也毫不猶豫的將兩路兵馬合二為一,集中全部力量猛攻西側山坡,所有火炮不惜一切代價向前推進,只求能夠更準確的命中山坡上蒙古人倉促之間構築的營寨和工事。
這些營寨主要由土牆和一些石塊構成,若是放在平地上根本沒有什麼威脅,但是在這山坡上依託地勢,想要輕鬆拿下可就沒有這麼簡單了,更主要的是意識到自己可能沒有退路了的蒙古人,死咬著牙堅守。
如浪潮般的明軍將士不顧炮火過後的煙塵散去,就向著山坡衝擊,而那一面滿是創痕的赤色旗幟在風中呼嘯舞動。一道道背對著山坡下狄孟和蔣紹的身影不斷的向前、不斷的倒下,而又有更多的人陸續頂上去。
狄孟的臉色鐵青,死咬著嘴唇一言不發。
蔣紹同樣是一聲不吭,他知道狄孟鬱悶的地方,好好地一場伏擊戰硬生生打成了遭遇戰,而且現在更是變成了明軍進攻的攻堅戰,在行軍上晚了一步導致現在處處受制於人,並且第一師為了拿下這高樹坡上的幾處要點,著實付出了血的代價要知道這些犧牲按照原定計劃應該是蒙古人來付出才對,而現在明軍將士無疑流了更多的血。
當然更主要的是,現在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