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部分(第2/4 頁)
有盟約還沒有到期!”魏皇適宜的說出了自己的意見,並且也暗示了眾人魏皇同意北族的南遷。
千里之外,北原。
“好!原父,你拯救了所有的北族人。”成頡頓時掃清了多日來的陰霾,興奮地說道,“北鬼王的命令早就下來了:禁止附鬼人北遷。哎呀,我現在不怕了。”
說完成頡又招了一個大臣進來,對他說道:“下個月是北鬼王的誕辰,是個大型節日命令所有人到多姆綠河集合共慶!”
“是,我這就去辦。”
“一群老鼠因為畏懼而南降了,沒有什麼好可惜的。”北鬼王淡淡的說道。
“我當時真應該下令將這群賤民都殺了”
“不必那麼做,我們還有更加重要的事情去做。”
統帥默默地看向黑暗裡的被鬼王,若有所思,“是!大王說得對。”
聖戰的日子越來越近了。鬼王將目光投向了遠方,那裡隱隱約約的傳來了絲絲神奇的亮光。。。
歡迎廣大書友光臨閱讀,最新、最快、最火的連載作品盡在!
第四章 建功立業
轉眼成頡南遷已過了三個年頭,他們被安置了在一個叫做西山的地方。這裡叫山,但是山卻並不是很多,植被多牧草,事宜遊牧民族居住。
魏皇封成頡為歸義候,依然統領北族。成頡也學習南國文化,在西山建立一座城,城名就叫西山城。
好了我們也應該講述一下南國的情況了。
南國自稱中原上邦,也是禮儀的發源地,與北國不同,南國過著農耕定居的生活,城邦林立,北方靠近北國的邊界的有六個國家,分別是東海國、燕國、魏國、中山國、回國、新國。在中原地理上稱這幾國所屬地區為山南(因為他們是隔絕中原與草原的長燕山和西陽山以南的國家而命名)。中部十二國,衛國、齊國、秦國、成湯國、趙國、西海國、南山國、鄭國、虢國、三江國、宋國、無難國(這幾個國家屬於位置稱為中部,又分兩個稱謂一個是山東,一個是河西,中部由行屋山由南向北隔斷,山東五國,便是前五個,河西是因為中原大名鼎鼎的母親河育龍河由西向東流下,因為行屋山的阻擋而改道向南流去,所以行屋山以西的地區被稱為河西)。南方四國分別為楚國、東越國、白象國、南越國(因為與中部由巫山相隔所以又被稱為巫南地區)。中原大地一共分佈著大小22國,自八十年前天道山突然放權不理中原事宜後。各國紛爭不斷,自秦國首先稱霸為宗主國後,各國爭先效仿,拉開了各國爭霸的大幕。
其中燕魏兩國接壤,魏國在燕國西面同享長燕山天險,兩國都分屬北方大國,又都是爭霸上的對手所以兩國關係頗為緊張·。由於北族南降,北方邊境變安寧了下來。兩國就沒有了後顧,所以在這三年裡兩國已經開始劍拔弩張了。
燕國找了個藉口首先發難,發兵十萬突襲了魏國東陽城。這是通往魏國的咽喉要道,所以魏國必須奪回。可是燕國明顯不想給魏國這個機會。兩國在西經亭大戰,魏國大敗被殺者五六萬人,主帥被擒。魏庭震動,魏皇急派使者前去請和稱願意將東陽城割讓給燕國,只求燕國罷兵。燕國回覆不準!燕皇下令務必一鼓作氣攻破魏都,並又發兵八萬增援。
魏國,皇宮。
“諸位愛卿可是說說如何是好啊?西經大敗,誰還可任將拒敵呢?”華麗的珠簾下擋不住魏皇惶恐的神情。頓時朝堂上原本嘈雜的議論變成了噤若寒暄,沒有一個人敢在此時發言,因為所有人都知道燕軍威武,士氣正盛。沒有人有打勝的把握只有應戰,便會喪命的信心。
魏皇看著滿堂的文武不禁更加惆悵,“國家有難,用你們的時候了,就沒你們了?嗯?丞相!你說話。”魏皇陡然之間拿出了應有的帝王之姿,不禁讓這個朝堂充斥了些淡淡的殺氣。丞相打了個抖,他知道現在再不說話,以後就可能再也沒有說話的能力了。
“陛下,燕軍狡詐,又兼傅甲威武,我魏軍此時卻不能與爭鋒。我觀朝內除非信伯不能退敵。”
‘丞相我日你大爺,坑老子!你怎麼不去找死啊?’信伯聽後在內心起了百層波濤,不得不將丞相的祖宗也跟著問候了一遍。“皇上,為國家臣義不容辭。但是社稷重擔恐怕我一人難當,懇請皇上可以另擇幾位大將輔佐。”
“恩!皇叔能有如此大義以是讓朕感激了,你說讓誰?直接點名。”魏皇好像終於抓住了救命稻草。
“皇上,此時是我大魏百年來未有之浩劫,必須慎重對待,我覺得丞相位重聲高,應當隨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