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部分(第4/4 頁)
古今兵械圖考》;下同)
九環刀:大環刀的一種。為步戰所用。形狀與一般刀相同;惟其刀身厚;刀背上穿有九個鐵環;刀尖部平;不朝前突;刀柄略細彎度較大;柄後有刀環。
大砍刀:為步戰所用。與一般手刀相同;惟其刀背厚;刀刃鋒利;刀尖部平;不朝前突;刀柄直;柄後有刀環。
大橫刀:唐代短刀的一種。多為帝王所賜;佩者以此為榮。《新唐書五及善傳》:";爾佩大橫刀在朕側;亦知此官貴呼。";
千牛刀:利刀的別稱。《莊子養生主》中記載;庖丁宰牛數千頭;所用刀仍鋒利無比。故後世稱鋒利的刀為千牛刀。南朝梁元帝《金樓子一箴戒》:";時楊玉夫見昱醉無所知;乃與楊萬年同入幄中;以千牛刀斬之。";
馬刀:為騎戰所用之短兵器。馬刀身狹;略帶彎曲;刀把也長。可兩手同時握把。馬刀一般較輕;鋒利無比;威力較大。
子母刀:刀身很短;刀柄處有一護手刀;稱為子刀;母刀刀背筆直;刀身寬。子刀細小繞柄半圈;且有一刀尖。
雲頭刀:刀身近柄持處小;刀刃彎曲向前至頂端;繼續彎向刀背;刀頭呈圓形;形似雲頭;故得此名。
手刀:古刀名。宋曾公亮《武經總要前集卷十三器圖》有";刀八色";。手刀即其中一種。《三才圖會》:";手刀一旁刃;柄短如劍。";後演變成現今短刀。
雙手單刀:刀身細長;刀尖鋒利;與苗刀相似;刀柄直面長;可雙手執柄。
片刀:古刀名。《大清會典圖六十五武備圖》載:";片刀;通長七尺一寸二分;刃長二尺;闊一寸三分。上銳而仰;銎厚二分;柄長四尺七寸;圍四寸。木質銅朱;末鐵鐏長四寸。";
儀刀:唐代軍刀。《唐六典》:";武庫令刀之制有四:儀刀、鄣刀、橫刀、陌刀。";始為禁衛軍使用;晉時稱為御刀;隋代定名為儀刀;以木或金銀製成;僅供帝王儀仗隊使用;故名。《制兵刀》:";儀刀;古班劍之類。晉、宋以來謂之御刀;後魏曰長刀;皆施龍鳳環。隋為之儀刀;裝以金銀;羽儀所執。";
少林魚頭刀:全長三尺;形似魚頭樣;是歷代武士和僧徒煉武防身之器。
連環刀:刀身寬大;刀揹帶環;環的數量不一;刀尖突出;鋒利異常。護手圓盤形;緊裹刀身;刀柄稍彎;並系刀彩。其刀可砍可劈;可撩可扎;使用起來虎虎生風;鈴鈴有聲。
護手狼牙刀:其刀背形如狼牙且刀背直而不曲。刀柄處有一月牙彎刀護手。其主要用法有劈、扎、撩、絞、格、攔、推、架等。
戒刀:僧人佩刀。只供中國古代僧人出行時割切三衣(袈裟)用;不得用以殺生;故稱戒刀。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