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5部分(第4/4 頁)
到了六月,盛夏荷開,紫碧山房的鏡湖亦是紅白翠綠,美不勝收,而我預產期將近,四阿哥除了去乾清宮,幾乎每日寸步不離我左右。
俗話說“頭伏餃子,二伏面,三伏烙餅攤雞蛋”,京裡頭的習俗,入伏日講究“貼伏膘”。
我雖身子越來越重,行動不便,卻能吃能睡,精神頗好。例如什麼荷葉雞、荷葉肉、清湯荷葉蓮子羹,我嫌其性涼,又饞嘴要吃,都叫方媽媽改良了食譜,奉給四阿哥試過,他才允我略用一些。
當日我渡入良妃體內的白光至少可保她病情三月安穩,八阿哥對我深表感激,大有修好之意,時常透過四阿哥帶些小玩意兒給我,應節送了四隻粉彩陶瓷荷葉杯,與白居易詩寫的“寂寥荷葉杯” 不同,並非那種在鮮荷葉中心凹處撕去綠纖維下連莖,酒倒入杯中,順流直下能達莖孔末梢的天然酒杯,而是造型特異,杯子外緣中部有個碧綠蓮蓬,孔通杯內,倒酒入杯,蓮蓬也隨之灌滿了酒,飲者喝乾了杯中酒,灌在蓮蓬內的酒隨之流入杯中,酒若清泉,飲之不盡。
然而我獨鍾八阿哥特製的大冰碗,內盛鮮蓮子、鮮藕、鮮菱角、鮮核桃……全呈白色,高雅純潔,據說是延禧宮每年荷月必備佳品。
閒來無事,我親手將蓮子、菱角等剝予四阿哥,言笑晏晏,時光倒是打發得飛快。
但六月一整月,我並無臨盆跡象,四阿哥放棄了七月隨駕秋獮木蘭的機會,又多陪 我一月,孰料依舊不見生產,而龔嬤嬤先後幫我診斷,均是尺脈滑利,滑數搏指有力,毫無不吉之兆。
早在隨園替孫之鼎整理醫典之時,我便將《薛氏萬金書》、《女科胎產問答要旨》、《產後歌訣治驗》、《孕育玄機》、《婦女百辨》等傳世醫本看了個滾瓜爛熟,再加上這一兩年神識念力開竅,明曉得連月來手少陰脈動甚,流動往來雀啄利,分明是妊子之象,同龔嬤嬤向四阿哥所言符合,但四阿哥獨知我體質迥異他人,每每私下問我究竟如何,我只含笑不語,他急也無法。
不知不覺中秋將至,恰逢康熙御駕回京,宮中和王府裡四阿哥都是事務繁忙,漸少在紫碧山房過夜,我亦不以為意,中秋前兩天還讓人到東安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