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2部分(第3/4 頁)
,楊妃居然在這時候懷了孕,有了新的盼頭。這一次自然就更是拖著不肯動手,不願再這時候搞什麼動作了。等李明出生以後,楊妃一心一意要將自己兒子扶上太子的位置,就算以後對付李治,也不會再給李恪機會。李恪只弄得個竹籃打水一場空。
本應合作的三方,長孫無忌鐵定是力保李治,更會從中想方設法分裂其與衡陽一方地關係;楊妃一方則是暫時穩住李治,慢慢設法為李明創造機會;而被拋棄的李恪自然是心有不甘,最終鋌而走險,不知採用什麼辦法聯絡上了楊元靜,謀劃此次行動。
因此李恪為了破壞李治與衡陽一方的關係。才會告訴李治衡陽公主的真實身份。李治去向長孫無忌證實時。長孫無忌也樂得看到李治與衡陽關係破裂,因此直言相告。結果李治大受刺激之下,便不顧一切地跑來找衡陽公主當面質問她,被李恪利用這個機會,把李治抓在了手裡。
想來現在衡陽公主這處府第,早就被李恪全盤控制住了。只是不知他下一步,是什麼計劃,欲如何行動。
外面的李治卻說道:“三哥。你也不用說這些了。直說吧,你是如何打算的?便是你殺了我,難道那太子之位就能到你頭上了麼?雖然父皇領軍在外,只怕長安城中十二衛,也不可能都是你的親信吧?你這般行動,便是造反。日後只怕沒法收場呢。”
李恪聞言,卻哈哈大笑起來。一邊笑一邊道:“是啊,造反可是要殺頭地。不過我地太子殿下。要造反的可不是本王,正是太子殿下你呀。一會你手下左右屯營中的人馬,就要開始受命,劫掠大臣,欲行不軌了。”
盧鴻聽了這話。忽然一下子明白了李恪的打算,不由一下子驚出了一身冷汗。李恪這意思,分明是要扣下李治後,設法以他的名義發動兵變,然後再設法做出其喪命於亂中的假相。到那時候。李世民就算是回來。也只當是李治欲行不軌、自取滅亡罷了。三位嫡子盡皆被廢后,李恪為儲的希望自然就大大增加了。
衡陽公主卻道:“李恪。你扣住我與雉奴,便是要逼我們傳令謀反麼?你卻不想想,既然被逼傳了令,也難逃一死,我們又如何肯聽你的擺佈?”
衡陽此言明是說於李恪,實際是在提醒李治,就算是以死相脅,也不能聽李恪地吩咐傳下命令調動人手。若真硬咬著不下令,李治還能多活些時候。要是真聽李恪的傳下此令,李治叛亂的罪名可就真坐實了。何況命令既出,李治便再也沒了利用價值,失去談判的本錢,李恪還不馬上殺了他才怪。
李治霎時便明白過來,大聲道:“不錯,不管你怎麼逼我,休想我調動一兵一卒。你那造反的帽子,別想扣到我的頭上。我是絕不會如你的意的。”
李恪卻不動怒,冷哼一聲道:“放心吧,太子殿下,些許小事,就不勞煩你了。我知道你來時匆忙,印符均未及攜帶吧?我已經著人取來了,還請我地太子殿下過過目吧。”
說罷,輕輕擊掌,便聞得門外有人隨即進來。衡陽公主和李治一見來人,同時都“啊”了一聲。
只聞來人聲音頗為尖細地道:“奴才見過太子爺,衡陽公主。唉,太子來時匆忙,未及攜帶印信兵符,奴才特地趕著給您送來了。”
盧鴻一聽也不由大驚,原來這進來之人,正是前次李治曾經帶到自己府上的王公公。
李治顫聲道:“王總管…你為何膽敢助著這賊子,行這叛逆之事?若現在醒悟,還來得及。”
王公公發出了幾聲尖笑道:“就不勞太子爺費心了。太子可能不知道,奴才本是代王府裡的人,受過代王大恩。”
李治不由“啊”了一聲。王公公口中的代王,便是前朝傀儡皇帝楊侑,後來李淵登基時退位。既然這王公公是代王府中舊人,不問可知這些年積心處慮,為的就是臥底在宮中有所圖謀。
王公公繼續說道:“奴才這些年來,心中想地,就是搬倒你們這些逆臣賊子。不想代王他老人家,受了你們李家的大恩大德,竟是鬱鬱而終。奴才本想追隨地下,只為著有朝一日能為代王后人做點什麼,這才留得這殘軀。幸得此次你們李家人自已就內鬨起來,小王爺才能有此良機。哈哈,說來也是天道報應,老王爺在天之靈也應該含笑了。”
李恪道:“衡陽,事到如今,你還有什麼想法?只要你點下頭,你我雙方,依舊如前時商議。待我登基,必然善待你母女。本王還可應允,擬下詔書,日後便將此位傳於你那弟弟李明,你看如何?”
衡陽公主沉默片刻才道:“李恪你不用說了,我是不會幫著你害雉奴的。你若有本事,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