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部分(第3/4 頁)
新生兒哭鬧往往可能是因為身體不舒服、飢餓、疼痛、患病等,可根據日常生活中觀察到的現象仔細區分。新生兒飢餓的哭聲往往是平緩的,哺|乳後哭聲即止。如果餵哺卻不吸奶,仍然哭鬧不止,就得找原因。如果是尿布溼了,更換尿布後哭聲即止。如果嬰兒軀體某部有刺激性疼痛,哭聲往往比較劇烈、持久,也較煩躁。這時應該解開衣服進行全面的檢查,觀察全身面板,特別注意外耳道有無耳癤等。如果哭聲如同尖叫,稱為腦性尖叫,應考慮中樞神經系統疾病。所以,新生兒哭鬧的原因不一定是飢餓,還要注意有無異常情況發生。
誤區二十七:不注意嬰兒呼吸異常
小兒呼吸異常是某種疾病產生的一種症狀表現,它反映的疾病往往比較危重,萬萬不可忽視。
較常見的小兒呼吸異常有呼吸急促、呼吸深慢、呼吸節律不整和呼吸困難(鼻翼扇動、胸骨上凹、肋間隙和劍突下窩吸氣時凹陷)等。若呼吸急促,持續時間每分鐘超過70次,多為呼吸系統感染所致;若呼吸緩慢,持續時間每分鐘15~20次,為呼吸衰竭的表現,提示病情嚴重而危險;若呼吸增快,還有鼻翼扇動和“三凹”症狀,說明孩子呼吸困難,繼續發展會出現面板顏色變暗,口周紫紺,甚至出現呻吟樣呼吸或呼吸暫停,這表明病情正在進一步惡化,要立即去醫院檢查,否則有生命危險。
()免費TXT小說下載
txt電子書分享平臺
誤區二十八:不注意為肺炎患兒多喂水
肺炎患兒因發熱而容易造成脫水,不能單靠靜脈補液。因此,要注意多給肺炎患兒喂水,以彌補機體脫失的水分。
誤區二十九:不注意為肺炎患兒補充營養
當新生兒患肺炎後,多出現拒|乳、拒食現象,因此要注意為患兒補充營養,保證攝入足夠的熱能及蛋白質等。如果患兒極度虛弱,還要給予增強小兒機體抵抗力的物質,如輸些血漿等。
電子書 分享網站
誤區三十:用大黃為新生兒排胎糞
民間有用大黃餵哺新生兒,幫助排胎糞的做法,這種做法對新生兒是非常有害的。正常新生兒在出生後1~2小時內會自然排出胎糞的,屬於正常生理現象。胎糞是由胎兒期的腸道分泌物、膽汁及胎兒嚥下的羊水中的胎兒皮脂等形成,呈暗綠色,質黏稠而均勻,無臭味。新生兒腸道內是無菌的,胃腸道黏膜嬌嫩,防禦功能差,而大黃屬於瀉藥,如給剛出生的嬰兒餵哺大黃,必然會導致腸道功能紊亂,引起腹瀉、腹脹及腹痛。另外,餵哺大黃時可將細菌帶進胃腸道,引起腸道感染。所以,要講究科學,不要按民間舊習用大黃餵哺新生兒。
誤區三十一:隨意治療嬰兒流口水
口水就是唾液,唾液中含有多種消化酶,能夠幫助消化食物,並能中和口腔中細菌產生的酸。如果缺乏唾液,易發生口瘡、齲齒等疾病。新生兒的唾液腺不太發達,口水分泌得較少,到5個月後,唾液分泌開始增多。嬰兒口底較淺,又不會節制口腔內的口水,加之吞嚥功能較差,所以常常有口水流出口腔。當嬰兒從臥位轉換成坐位或站立位時,口水也流出來。嬰兒5~6個月以後,開始出牙時對三叉神經的刺激或食物的刺激等均可使口水流出口腔。這些都屬於正常的生理現象,隨著孩子逐漸長大,這些現象會慢慢消除,一般無需治療,切忌亂投醫。
如果孩子平時很少流口水,突然口水增多,就應去醫院檢查。
誤區三十二:嬰兒生病時多做X線透視
嬰兒抵抗力較差,感冒、咳嗽、發燒是常見病,在診斷時應儘量避免用X線透視,防止不必要的X線損害。
研究表明,做一次X線透視檢查,放射線對幼兒的影響相當於30次X線攝片,嬰幼兒過多應用X線透視檢查,白血病的發生率會增高。
專家指點:
對於嬰幼兒疾病,能用常規檢查方法能做出診斷的,就不要用X線透視檢查,以防對嬰幼兒的健康造成損害。
誤區三十三:嬰兒患溼疹時用肥皂和熱水洗澡
◆ 嬰兒患溼疹時不宜用肥皂和熱水洗澡。鹼和熱水的刺激會加重嬰兒溼疹的症狀。正確的方法是:有較厚的痂時,可用植物油泡軟輕輕塗抹;滲液較多時,可用3%的硼酸水冷溼敷。黃水減少後可用膚氫松等藥膏。
誤區一:入睡前搖晃寶寶
當寶寶哭鬧或睡眠不安時,一些年輕的媽媽便將寶寶抱在懷中或放入搖籃裡搖晃,寶寶越哭越兇,媽媽搖晃得也就越猛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