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部分(第2/4 頁)
,率親信軍人十餘人,越嶺南逃。匈奴兵團潮水般追擊,李陵身上只有短兵器,不能阻擋敵人,最後韓延年中箭而死,李陵被俘。這一戰,如果不是史學家記載失誤,那就應該是整個冷兵器時代步兵對騎士最牛最經典最不可思議的一場戰鬥了。
可惜,就是這樣一位了不起的將軍,卻被武帝劉徹以投降地理由逮捕處死了他的全部親屬,留下了千古的罵名。當他得知這個訊息之後,一怒之下,降了匈奴。相比之下,遇到父親的關羽可比李陵幸運多了。若是關羽遇到武帝,漫說以後被評為武聖,只怕連關西解良的鄉親都被他連累了。而歷史上同樣投降了曹魏的黃權,父親卻善待他的家人,父親說:〃是我負黃權,權不負我。〃而曹魏製造了黃權家人被害的訊息送到黃權處,黃權也一眼看出這是謠傳。君臣相得同心如此,實算是千古佳話,僅此一點,父親的氣量遠勝武帝。
我問道:〃若果如是,他與你兄弟同宗啊,為何要殺?〃
〃李陵是我李家的叛徒,是我李氏地恥辱,我李家的家訓就是要與李陵的後人勢不兩立,只有以他們的血,才能洗去我們家族上的汙點!〃
我站起身,看看跪在地上的李氏兄弟,他們那帶帶著少年的童真的眼睛是那麼純。我嘆口氣,搖搖頭,眼前現了呼衍昴的影子,怪不得他叫呼衍昴,還〃不錯〃什麼啊,我當時雖覺怪異,卻沒想到這上面。
我對李氏兄弟道:〃你們起來吧。李陵不是你李家地恥辱,我是大漢的恥辱。不是李陵對不起大漢,而是大漢對不起李陵。或許你們一時不能理解這句話,但我希望你們以後能明白。〃
我在帳中轉了個圈,想,若是早知道呼衍昴是李氏之後,我就在白天安排一場比武,讓李氏兄弟對呼衍昴,看他是個什麼表現,能否心念故國。不過此時再說已是晚了,明日劉豹離開,我總不能現攔。當下我提起筆來,在細絹上寫下了適才的四句話,吹乾了,捲起來,對李氏兄弟道:〃你們兩個,現在去一趟驛館,我給劉豹諸人每人一件蜀錦披風,你們要分別親手交到他們屬下的手中。這細絹,必須與披風一齊交到呼衍昴之手。〃
李氏兄弟應諾。
李氏兄弟走後,我輕撫著那頂頭盔。它的製作並不精美,式樣古拙,頂上甚至還嵌了幾片人頭骨,別有種蠻荒的蒼涼與大氣。我知道高祖劉邦曾贈給匈奴單于一身精美的衣甲,頭盔,護胸等地方都是由黃金白銀打造地。但他們,卻以此盔為傳家之寶,這實在是一個難以征服的民族啊。
而更加難纏的,是他們曾經擁有著比大漢還要寬廣的胸懷。那麼,我呢?
結交南匈奴,其實我更看重地是他們的聲望,他們現在合族不過數萬人,即使在幷州,也很難有什麼大的動作。而我軍在短期內,將以防守和穩固為主,很難進行大規模的征戰,南匈奴對於我們來說,只是悄悄埋下的一顆棋子而矣。日後它的開花,還是在草原上,對抗新興的鮮卑人。
匈奴人走了,呼衍昴並沒有什麼表示,反倒是李氏兄弟有些失落,一個世世代代的〃仇敵〃,被我輕輕幾句話得又變回了親人。若那人叫做李昴的話,從名字上看,正是他們的族兄,這種變化,讓李氏兄弟有些難以承受。
準備離開渭南地時候,趙雲又打了個勝仗。魏軍出一支千人隊悄出潼關,結果被埋伏了個正著,一頓亂箭射得死傷了大半。此戰我軍並沒有出動大隊人馬,而防守的正是先生手下的虎步營。虎步營是季漢唯一可與白耳精兵相提並論的一支隊伍。此戰中他們只有不足一百人,但使用的卻是諸葛神弩,故自己一人沒傷,卻使敵軍大敗。諸葛弩製作本為不易,先生又根據不同用途設計了大小兩個型號。我用於防身的就是小型的,適於近戰,卻不能及遠,而大型的卻沒有這個缺限,只是箭身製作頗為不易,就算是一根箭桿上的毛刺打魔不均,都會影響整個弩機的使用,所以很難大規模的裝備和使用。但小試牛刀,效果還是極為明顯的。
潼關在東漢以前還沒設關城,到東漢時,曹操為預防關西兵亂,才於建安元年(公元196年)始設潼關,並同時廢充函谷關。據《通*》載:〃自澠池西入關有兩路,南路由回阪,自漢以前皆由之。曹公惡路險,更開北路為大路。〃建安時改山路於河濱。當路設關,始有潼關。潼關以水得名。《水經注》載:〃河在關內南流潼激關山,因謂之潼關。〃潼浪洶洶,故取潼關關名,又稱衝關。這裡南有秦嶺屏障,北有黃河天塹,東有年頭原踞高臨下,中有禁溝、原望溝、滿洛川等橫斷東西的天然防線,勢成〃關門扼九州,飛鳥不能逾〃。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