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8部分(第3/4 頁)
壤,不如就讓其率兵抵抗,而我彭城國而三萬銳士,卻不可輕舉妄動,以免給人可乘之機。”
一想到那整rì在宣揚著佛教信仰,將下邳搞得烏煙瘴氣的笮融,糜竺心中就是一暢:“你謀劃了這麼多年,真以為別人都是傻子?這回卻是正巧,看我借這賊軍之手,逼迫你現出原形!”
想著原先受過的怨氣,糜竺心中暗恨:“下邳兵jīng糧足,又被你用佛教信仰治理的如鐵桶一般,使得你甚至連我這個徐州別駕都不放在眼裡,還真以為我奈何不了你麼?”
“不過,以笮融之能,必然是會以為藉口,藉故堅守不出…”
這樣想著,糜竺心中一哂,便又對陶謙說著:“明公,本國和廣陵郡也不能閒著,屆時只需要多多招募新兵,稍加訓練,即可向下邳輸送,這樣一來既可以為下邳補充兵力,增添笮融信心,又可用實戰以練兵,增添未來守護徐州百姓的籌碼!”
一口氣說完,彷彿多年積怨緩解,糜竺終於是舒一口氣,就望著陶謙,等待其答覆。
果然,陶謙沉吟一會,卻是絲毫沒有超出糜竺意料,就答應著:“有理,就按子仲說的辦!”
〖
第一百五十六章 一文臣耳
() )
第一百五十六章一文臣耳
此時,數rì已過,東海郡鎮海縣在李冰等人治理之下,各項事務也都漸漸都有了頭緒,於是司馬寒這時,就在府內聽著李冰彙報。
“子涼,前兩rì張輳�峁┝艘換鏘缸鰨�緗褚哺沒乩戳耍�稍�蛺降叫熘萸楸ǎ俊�
“主公,那夥細作雖然位置不顯,但卻勝在人數眾多,又隱蔽遍佈全州,用處確實不少!”
李冰得了這夥細作幫助,因此這時不由誇獎兩句,才說著:“根據其提供情報,徐州剩餘三處,反應都是不同,其中以下邳國最為激烈,人馬調動頻繁,又以廣陵郡最為波瀾不驚,只是加大徵兵力度,而州郡的三萬丹陽jīng兵,卻是絲毫沒有行動跡象,陶謙坐鎮彭城國,更是不見出征意向。”
“嗯,這反應卻是在意料之中…”司馬寒聽著這些,不由點頭,畢竟這時正值多事之秋,料想陶謙也不至於大動兵戈,因此這時讓笮融的下邳國頂在前面也是正常。
“不過,笮融在歷史上,卻也小有名氣,rì後反叛殺死了薛禮,趙昱,確實比這兩人難對付多了。”司馬寒想著,又考慮到笮融佛教勢力,眉頭不由一皺。
“笮融不好對付,趙昱卻是類似陳瑀的庸才,不如…?”想到趙昱的廣陵郡就挨著下邳國,司馬寒心中一動,當下就問李冰道:“廣陵郡波瀾不驚?這時是什麼情況?”
“廣陵郡和我軍中間,畢竟還整整隔著一個下邳國,加上州牧陶謙戰意不濃,因此這時並沒有太大動作,只是在原先徵兵基礎之上擴招,增添新兵。”
“而根據在下猜測,這和那彭城國的新增之兵,怕都是會輸送至下邳,增強下邳軍力,抵抗我軍!”
“嗯,陶謙能有這番佈置,卻是不易,依子涼之見,是何緣故?”司馬光聽了,立刻就察覺到了其中原因,必是有人獻計,不過這時他卻不說,反而以此考校李冰。
而李冰聽了,也不推遲,略一細思,就答著:“以我之見,陶謙有著反應,必和他年高求穩有關,畢竟其年過六十,如今除了必要的權利,早已基本不問州事,整個州郡彭城國,都基本交給了國相薛禮掌管。只留下二子陶商與陶應,分別擔任了州城郯縣的縣令和縣丞。估計rì後只求個平穩交接。”
“哦?”司馬寒聽著李冰這分析,倒也頗覺有理,而且聽到‘陶商’這人,由於之前聽張輳�倒�餷楸ǎ�饈庇∠缶陀衷俅渭由睿骸疤丈蹋�莩芹跋氐南亓蠲礎��
當下心中一動,情緒卻不流露出來,看著李冰還有話說,當下便按捺著想法,示意其接著說完。
“由此就可看出,陶謙乃是一心只求安穩之人,因此這不動jīng銳,轉而擴大徵兵之策,必是他人所獻,可惜……本來這計策用在此時,很適合是無礙,然而將這些新徵兵丁不加緩衝,就直接輸入下邳,卻是天大錯漏!”
說著,李冰頓了一頓,見著司馬寒雙目一亮,顯露出了幾分興趣,才道:“畢竟如今徐州東海郡已失,下邳國乃是首當其衝,和我軍交戰乃是必然,幾乎沒有餘地,更沒有時間給這夥新兵緩衝,屆時兩軍交戰,這夥新軍必是九死一生!”
李冰說著,語氣漸漸帶上不屑:“由此可見,這獻計之人雖有遠見,然而不通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