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部分(第3/4 頁)
已經一溜小跑奔了過來,須臾便在身邊站定。見他只微微有些氣喘,她就輕輕點了點頭,隨即拉著陳衍迎上前去,又施禮拜見。
陳瑛還沒開口,一旁的馬伕人便忍不住埋怨道:“老太太要養病也挑個好地方,光天化日之下居然有佃戶在門口吵鬧,老太太怎麼能安心?虧得老太太好心,竟然還容了這麼些泥腿子,按我說就該亂棒打走,或者是遞條子給官府讓他們來拿人,安一個鬧事的罪名!”
陳玖也沉下臉說:“就是如此。這地方怎麼能住人,老太太就該回府休養才是!”
有人替自己把話說了,陳瑛的面色就舒展了許多,又端詳著陳瀾說:“二哥和二嫂說得極是,你們姐弟既然得老太太喜歡,也該勸一勸,這兒畢竟是皇上剛剛賜的,有些事情還纏夾不清,反而誤了老太太養病。百善孝為先。你們總該明白這個。”
聽陳瑛二話不說便扣了一頂大帽子上來,陳瀾便黯然垂頭道:“二叔二嬸和三叔說的,我何嘗沒有規勸過老太太?只是老太太說請鄭媽媽代她去了護國寺,發下願心說要閉七日門吃七日齋,挪動不了地方。昨天老太太才在這住下就睡了一夜好覺,還說等皇后千秋節之後,她也要在這兒多住幾日。剛剛聽說二叔你們來,她就說不見,我和四弟勸了好一會兒,結果她卻生了氣趕我們出來。四弟,你說是不是?”
陳衍這些天只知道姐姐算無遺策,這會兒聽她睜著眼睛說瞎話,要不是在人前就能笑出聲來,但此刻立時低下頭做老實狀。
“是,老太太說她信佛信了一輩子,不能違了願心……”
因為侯府的田地產業幾乎都在老太太手中捏著,馬伕人當年主持家務的時候,便沒少在賬目上做文章,前些日子陳瀾姊妹幾個代管,她還不擔心,可這些天換了徐夫人,她生怕被查出個什麼好歹來,因而恨不得把老太太這尊大佛請回去鎮壓,此刻立時惱了。
“這怎麼可能!這兒都是老太太的兒孫,老太太怎會避而不見?”
陳瑛意味深長地看了陳瀾姐弟一眼,便應聲點了點頭:“不管怎樣,既然來了,總得去看看。三丫頭和小四總不會把咱們攔在外頭吧?”
“自然不敢。”
陳瀾拉著陳衍,大大方方讓出了路來,見浩浩蕩蕩的一群人過去,這才跟在了最後。這兒說是長房的產業,但既未分家,眼前又都是長輩,她自然攔不住。只到了那裡頭,她就不信其他人能不顧一切硬往裡闖,把那位老太太截回去!
第一卷 京華侯門 第七十六章 咄咄逼人
第七十六章 咄咄逼人
起初站在安園門外的時候。誰都沒太在意這座安園——陳玖和馬伕人徐夫人是由於那麼一群破衣爛衫的佃戶礙事,陳瑛則是因為他對這外頭的環境有幾分熟悉。然而,此時此刻在陳瀾姐弟的陪同下一路朝裡走,一群人漸漸地驚訝了起來。
勳貴之中也分三六九等,其中只吃著開國時祖宗的功勞,拿一份幾百石到一千石不等年俸過日子的,算是最末等的一流;領著一份年俸之外,保住了祖上傳下的莊田,還在都督府亦或是京營領一份職司有兵權的,則是其次;至於因為後來又有擁立之功升了爵位,亦或是這幾代之中又屢立功勞賞賜不斷的,如同陽寧侯府,則是屬於最頂尖的那一層。所以,從陳玖陳瑛再到馬伕人徐夫人,都是見過世面的,走在這座安園當中,自然就能看出不同來。
而這種驚訝則是在過了石橋,到了最深處的那道垂花門時,達到了頂點。若說外間那些院子只是齊整,那麼,最深處這座被小溪三面圍住的院子則是大氣。陳瑛有意看了一眼那一條決計不是新開挖出來的小溪。腦子飛速轉動了起來,甚至連沿著圍牆進了穿堂也沒反應,直到下臺階進了院子,這才恍然驚覺。
這時候,賴媽媽已經是一溜小跑迎了過來,屈膝向一眾人行過禮,這才低著頭說:“老太太知道老爺夫人和少爺小姐們都來了,說讓大夥兒不用費心,她在這兒住得很舒心,再過幾日皇后千秋節前,就一定會回去的。二老爺三老爺都是有職司的人,不可因私廢公。二夫人三夫人也別撂下家事不管,放縱了那些下人。”
想起朱氏說這話時那冷冽的語氣,賴媽媽忍不住打了個哆嗦,卻又不得不依著那原話說:“老太太還說,此次是讓鄭媽媽在菩薩面前發了願心的,要是諸位老爺夫人有孝心,就全了她這份大願,算是她求諸位老爺……”
“老太太怎會說這話!”
陳瑛看到一旁的陳玖眼神閃爍,彷彿在思量什麼,頓時心中一沉,連忙推開賴媽媽便要上前,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