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部分(第3/4 頁)
是寶釵就是另一個我,她能找到一個合適的婆家嗎?”
“當然不會,沒有另一個郇昰存在,蟠兒,我只有一個,你不能移情別戀。”郇昰說完還威脅地瞪了薛蟠一眼。
薛蟠被這一鬧也是緩了口氣,“說正經的,別鬧了。”
郇昰端正了態度,語重心長地分析著,“她畢竟是個女子,與你自然是不同的。我們都知道很多事情是不能與大局對著來的,因為所有的改變都需要時間。蟠兒,你見過衛若蘭,他一開始是個閒散的紈絝子弟,卻蛻變成了一個想要有所作為的人。所以,沒有什麼是不可能的,你認為找不到一個合適二姑娘的良人,但是生活是他們之間相處出來的。而且退一步說,那個人我們也能夠慢慢改造啊。她才九歲,你還有五年可以準備呢。”
也只能這樣了,希望他可以火眼金睛成功地做一次媒。暫時拋開了這些煩惱,也不是一時片刻能解決的,薛蟠打算回房了,卻被郇昰拉住了手。
“今天留下來好不好,我們一直都分房睡,今日抵足而眠吧。”郇昰想著薛蟠也十五歲了,雖說沒有更近一步的打算,但是抱著睡不過分吧。
薛蟠愣了一下,剛要點頭答應,殷溪在外頭喊了一聲,“五爺,京城有要事稟報。”
郇昰被這一嗓子弄的臉瞬間黑了。外頭的殷溪直罵左涼,這種得罪人的事情,總是讓我來做,說是什麼他來回趕路累了,就不蓬頭垢面的去見主子了。左涼倒逃了,自己被裡面的低氣壓弄的能不能有頭有臉還是問題。
殷溪也不敢耽擱,將一封信送到了郇昰手中。郇昰開啟一看,居然是父皇的密旨,讓他即刻回京,不可耽擱。
“左涼有沒有說到底是發生了什麼事情?”郇昰知道一定出事了,上次與父皇說聖蓮教的事情時,父皇還讓他等此間事了,前去青海那裡看看。
左涼這個時候,從外面冒了進來。“五爺,皇上沒有多說,不過江南剛剛爆發了科舉舞弊案,人心動盪。六皇子被派去處理這事情了,但是牽扯太多,事關重大。卑職不知道與這有沒有關係。”
從紫禁城出來的郇旪卻是回頭看了看他生活了很多年的地方。此去江南,回來的時候,一切就塵埃落定了吧。父皇真的是好算計啊。
第七十二章
在這次科舉考試開始之前,江南地區就暗流湧動。皇上已經老了;不知道他還能不能活過三年;要是這次考中了;是算皇上的門生;那麼新皇對於他們會不會重用呢?這樣的問題對於許多掙扎在中與不中邊緣的考生來說有點遠,但是對於年輕的名門子弟來說,就要好生揣摩一下了。
林海家裡卻是不得不讓林瑜參與這次科舉。隨著皇上的年事已高;以及廢太子的明旨宣佈了之後;江南的日子已經是步履維艱。原來太子在這裡留下來的爛攤子還沒有解決完;福建與江南的茶案爆發之後;江南的茶業受到了嚴重的打擊。好不容易這一頭穩住了,因為朝中看不清的風向;世家們暫退了起來,不少新的勢力滲透進來。林海都不能肯定這些與那些皇子們到底有沒有關,或者具體到與哪一個有關。水混了;就好摸魚,在這樣的情況下,被其他的有心人也來分一杯羹。
他這個巡鹽御史說著是管著鹽務,其實還要替皇上監察這江南的風向。林瑜的學業不錯,他也才十八歲而已,完全可以等三年再考,可是在書信中皇上已經多次提到了林瑜的才學,稱讚自己必會後繼有人,就是不知道能不能在欽點一個探花,或者青出於藍而勝於藍。
史家的事情爆出來之後,林海敏銳地察覺到,皇上不會在寬容老臣。他隱隱擔心,這種被皇上視作擋路石的不只是四王八公,還有那些清貴們,看著宋詮在福建與洋人走得越來越近,林海覺得大慶正在走上一條不同與以往王朝的道路。
在這個選擇的十字路口,林海也希望可以跟緊皇上的腳步,但是人在官場身不由己,林家世代與太多的清貴世家們交好了,文人的思維有時候不是用聽從聖意就能說通的。
細細算來,除了自己之外,林家在朝中有用的人幾乎沒有,他這一支世代單傳,沒能幫的忙的人,旁支裡面也只有南邊一兩個縣令小官。也許就是這個原因,他不得不成為了皇上手中的一把刀,對準的不僅是那些不聽話的清貴們,終有一日也必會刺向自己。原來林海想要讓林瑜走上另外的道路,林瑜與薛蟠年紀相當,也許可以相互相助,但他忘了帝王心術。皇上不需要他的大臣們相合,需要的是制衡,一個能來牽制,或者談不上牽制,只是能說一些不同聲音的人。
在這樣的情況下,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