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部分(第2/4 頁)
羊起初沒有什麼異常,但五六分鐘之後,它突然抬起了頭,不再吃飯,像釘子一樣一動不動了。隨後,一隻巨大的蜘蛛狀的怪物走進了鏡頭。
這隻怪物只有一半身子走進了鏡頭,但足以讓我看清它的全貌。它有大鍋蓋般大小,說它是蜘蛛吧,但是沒有蜘蛛的腿那麼細長;說它是螃蟹吧,但是身體又沒有螃蟹那樣扁平;說它是蛤蟆吧,但是頭和嘴巴又沒有那麼大…
我嚇壞了,急忙把辛大爺拍醒了。辛大爺揉揉眼睛,很不好意思地說:“嗯?我這是困著了?”
我來不及說過多廢話,拿著dv給辛大爺說:“你看,這是什麼東西,剛才咱倆睡著的時候”
辛大爺看了後,臉上又露出極其複雜的表情,有驚恐,有懷疑,有慶幸。
這是什麼怪物呢?我總有種似曾相識的感覺,但是一下子卻想不起來,這讓我十分糾結痛苦。忽然我感覺我的左腳腳脖子劇痛了一下,我條件反射地用手一拍,一隻碩大的黃色毒螞蟻被我拍到了地上,痛苦地扭曲著身子在地上打著轉。
螞蟻,蟻,對!是蟻蝨!我突然想了起來。
蟻蝨,是一種形似蝨子的小動物,小時候我們稱呼它為“沙巴狗”。因為它生活在內陸沙地上,它築的窩像是一個小小的漏斗,螞蟻如果不慎掉進這個漏斗裡,蟻蝨就會從漏斗的底部鑽出來,把螞蟻擒獲,當作自己的美食。
蟻蝨雖然名字令人厭惡,但是它並不咬人,所以小時候我們常把它抓了來,放進裝滿細沙的罐頭瓶裡,它會在罐頭瓶裡重新做窩,饒有趣味。抓蟻蝨也有需要技巧的,因為它很警覺,不能暴力挖掘尋找,要先找到它的窩,然後用嘴慢慢地吹氣,等漏斗裡的沙子被慢慢吹飛後,藏匿在底部的蟻蝨就露出原形了。
蟻蝨的口器,正是四角形形狀!
但蟻蝨通常只有綠豆粒大,怎麼會有鍋蓋般大小呢?!
第四十五章 姐姐
還有就是,蟻蝨只生活在沙地裡,以螞蟻為食。在這遍山青翠的馴狼山上,它難道吃豬羊生存?
不對!即使它吃豬羊,但是它為何只是在羊的耳朵上叮咬一個小小的痕跡,並不吸食血肉。還有,羊的睪丸哪去了?
看辛大爺心情十分糟糕。我對他說:“您別擔心,也別害怕,我聯絡動檢站,給你申請一部分補償。這個事總會水落石出的”
辛大爺點了點頭。我想起了這座山的傳說,這蟻蝨是否與童公祠有關呢?
“辛大爺,這童公祠在哪裡?”我問。
“就在前面不遠,繞過那塊大石頭就看見了”辛大爺拿著羊鞭一指,隨後又憤恨地罵了一句,“再讓我看見這東西,我拿鞭子抽它”
童公祠很小很破舊,毫不起眼,童公墓更是隱藏在一對雜草中,普通至極。附近的樹枝上被村民纏滿了紅布段,祠前有一些香灰和貢品,散落著一些酒瓶、塑膠袋等垃圾。
我看不出有什麼線索,就和辛大爺下了山。
我帶著這段影片找到了附近某農學院的一位教授。雖然這隻蟻蝨出現在影片中幾秒後就離開了,但是教授很肯定地對我說:“這是蟻蝨”
但這隻蟻蝨何以長得這麼大,教授說,蟻蝨的基因決定了它的個頭不會大過一個米粒。之所以長這麼大,可能與基因突變有關。
“哪些因素可以引起基因突變?”我問。
“射線、鐳射、紫外線都可以引發基因突變”教授脫口成章,“另外一些細菌、病毒、亞硝酸、黃麴黴素也都會是誘因。”
“那它不是隻是生活在沙地裡嗎?怎麼會生長在山上呢?”我還是十分不解。
“剛才說了,基因突變會改變它的原來習性,不用說生活在山上,就是生活在水裡,也有可能”教授認真地說。
基因突變,射線,我突然聯想起馴狼山所在的北緯37度線。北緯37度線作為地球上最神秘的一條緯線,成為外星來客最為青睞的訪問地。或許馴狼山上曾經降落過一艘天外飛船,蟻蝨遭受輻射,而變成了我所看見的樣子。
這個猜測似乎可以解釋這一切,但是山上的其他動植物為何沒有受到影響呢?這又讓我百思不得其解。
“蟻蝨那麼小,個頭甚至沒有螞蟻大,它是怎麼殺死螞蟻的?”我問道。
“它的嘴很小,但是可以分泌一種酶,這種酶可以麻醉螞蟻的神經,螞蟻會慢慢死去”教授娓娓道來,果然博學。
聽教授這麼一說,我想起了科莫多巨蜥,科莫多巨蜥沒有尖銳的牙齒,它用骯髒的口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