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部分(第3/4 頁)
峽去進攻英國,更是最後被反攻的一個原因。
如果沒有英國,看看美國人怎麼遠渡大西洋,來進行諾曼底登陸?美國哪怕用十年的時間來造登陸艦,也不可能一次性地把他們的兵力都運過來!
現在只是先期的合作,和島國的軍事交流,會在今後不斷地展開,比如,島國人的93式氧氣魚雷、內火艇、伊400大型潛艇等等,都是希瑞克最希望獲得的。
尤其是內火艇,其實就是水陸兩棲坦克,這東西,在進攻英國的時候,肯定能夠派上用場!
現在,就算是有一個良好的開端吧!
希瑞克圓滿地完成了這次東方之行,當希瑞克回到德國的時候,受到了興登堡總統的熱烈歡迎!
希瑞克的出行,收穫很大!
希瑞克只是牽頭的,後續的專案進行,自然有專業的人去,進行細節談判,而現在,僅僅是達成的一系列的框架性的協議,已經是讓所有人欣喜若狂了!
這一系列的協議,代表著德國強大的開始!
“我們不能再等下去了。”面對著老邁的興登堡總統,面對著大多數熟悉的面孔,希瑞克知道,在自己不在的這段時間裡,希特勒也幹得相當成功。
不斷地有政敵被排擠走,不斷地有各種黨派被以合法的形勢取締,尤其是經濟方面的成功,已經讓希特勒徹底獲得了民眾的支援。
“我們遲早,都是要突破凡爾賽條約的。”希瑞克說道:“不如,我們就從現在開始,我們要不斷地試探,試探英法等國的底線,我們要慢慢地突破。”
希瑞克的話,讓希特勒的眼睛裡面冒著精光,他向希瑞克問道:“希瑞克,你覺得我們該怎麼突破?”
“總統先生,總理先生,你們覺得,我們現在把軍隊開進萊茵蘭如何?”希瑞克說道。
所有人的心,都是猛地一沉。
第六十三章 挺進萊茵蘭
德國人民永遠都不會忘記割地之辱,我們會靜靜地等待復仇之日的到來。
這是刻在萊茵區的石碑上的話,對德國人來說,萊茵區就是德國的一個無法忘記的痛!
萊茵蘭,指的是萊茵河兩岸的土地,萊茵河是德法兩國之間唯一的天然屏障,為了防止德國再次對法國發動襲擊,一戰的《凡爾賽合約》規定東西兩岸50公里內德國不得設防,西岸由協約國佔領。
這樣,萊茵蘭就成為非軍事區,主要作為德法之間的緩衝地帶和預警區域,一旦德國有動兵的跡象,法國可有充裕的時間依託萊茵河進行防禦。
這是一個預防措施,因此萊茵河的重要性體現在政治意義上。
1925年,英國、德國、義大利和比利時等國締結了《洛迦諾公約》,德、法、比三國相互保證不破壞《凡爾賽和約》所規定的德國西部邊界現狀,禁止在萊茵蘭非軍事區內集結軍隊。
否則將被視為對《凡爾賽和約》的破壞,即構成“無故的侵略行為”,遇此情況,被侵犯的締約國可以立即採取相應行動。
按照這個公約,1930年,協約國佔領軍自萊茵河左岸撤退完畢,該地區正式成為非軍事區。
對於德國人來說,這當然是屈辱的,因為,萊茵蘭地區本來就是德國的!結果,德國卻不能在這裡駐紮任何的軍隊!
他們望著緩緩流淌的萊茵河,他們的心裡,仇恨在不斷地匯聚著!
不管如何,現在,德國的軍事實力,依舊是相當弱小的,只有十萬軍隊的德國,還不及法國的一個零頭!
而就在這個時候,希瑞克卻提出了一個無比大膽的計劃,進軍萊茵蘭!
這簡直就是在挑釁,赤果果的挑釁!
“我們這麼做,就是在試探英法等國的態度。”希瑞克說道:“英國,法國,美國,他們之間都是有矛盾的。”
英國,不願意看著法國強大,成為歐洲大陸上的一霸,而美國,更不願意英國和法國強大,要不美國還怎麼幹涉歐洲事務!
而現在,如果德**隊進軍萊茵蘭,那最多就是惹怒了法國!畢竟,對面就是法國!
“如果各國沒有反應,那麼,我就跨越出了重要一步,凡爾賽條約,對我們來說,就變成了一張廢紙。”希瑞克說道:“我們就可以繞開凡爾賽條約,大踏步地發展我們的軍事了!”
其他各國的態度,是相當重要的!而對於法國來說,即使是法國想要軍事幹涉,恐怕也會猶豫不決,因為,幾年前的魯爾工業區的事就擺在眼前。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