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部分(第2/4 頁)
2發彈匣聯為一體,並在槍管與機匣之間的護罩底端開槽,使雙聯彈匣倉可沿護罩的底槽滑動。
兩個方彈匣卡筍位於彈匣倉後方,彈匣倉前方設有兩個指示定位器,當左邊一個彈匣的槍彈用完時,推彈匣倉向左,此時,右邊的彈匣在定位器作用下正好位於供彈口。
和從子彈袋裡面拿子彈,然後推上槍膛相比,這種方式,只需要一下子的事,大大地簡化了步驟!可以說,相當巧妙!
當希瑞克說出來的時候,所有人都點頭佩服!
一個不夠,那就來兩個!
“關於這種彈匣,我認為,也可以再改進一下,現在的彈匣,截面都是矩形的,我們可以改成梯形的,可以更高地提高供彈的可靠性。”
在後世,一款36發的雙排雙進彈匣被認為是最好的配用9毫米巴拉貝魯姆手槍彈的彈匣。
這種彈匣最大的特點就是前後寬度不同,前部稍窄,後部較寬,這樣彈匣截面近似於梯形。
採用這種形狀的好處是槍彈軸線並不與彈膛軸線平行,左右兩排槍彈與彈膛中心軸線都有一很小的夾角,推彈進膛時便於規正槍彈,故供彈可靠性較高。
同時這種形式的彈匣對汙物和溫差均不敏感,可以減小在寒冷天氣裡就會出現彈匣收縮“擠壓”內部槍彈的現象。
希瑞克只提供思路,具體的方案設計,讓他們來弄。
“而另一種方案,就是採用彈鼓。”希瑞克繼續說道。
其實,雖然mp38系列看起來威風凜凜,其實並沒有一直量產到二戰結束,到了和蘇聯作戰之後,德**隊就不喜歡mp38系列了,往往會撿起蘇聯的**沙來打仗。
為啥?因為**沙是71發的彈鼓!
火力中斷的時候,往往就是死神到來的前奏!
71發的彈鼓,火力持續性要遠遠地高於32發彈匣的mp38!
在後世的戰爭中,由於德軍士兵使用**莎衝鋒槍的過多,德軍居然還專門研究了一個**莎衝鋒槍的改進型號,這種改進型號透過改進**莎的槍管和彈夾介面,從而使其可以發射mp40所發射的9mm帕拉貝魯姆手槍彈。
所以,希瑞克在這時,就提出了另一種意見,可不可以上彈鼓?
如果上了同樣的71發彈鼓,那肯定更受前線戰士的歡迎!雖然使用彈鼓的mp38,想想會更加的滑稽,但是,這是更適合戰場的選擇!
“是,希瑞克將軍,我們會認真地進行改進。”貝特霍爾德說道。
以往的時候,裝備部只是提出問題而已,而現在,希瑞克連改進的思路都給說了,這無疑是更加有效的,貝特霍爾德相當興奮,繼續向希瑞克問道:“還有什麼問題?”
“第二個問題,就是衝鋒槍的保險問題。”希瑞克繼續提出了自己的意見,其實,這個意見,不是那麼容易發現的,是後世的二戰資料中提出來的,現在,希瑞克毫不遲疑地提了出來。
保險機構僅僅是機匣裡的一個簡單的卡筍,卡住拉機柄使武器處於待擊狀態。當槍機處於前方位置時,已經待擊的武器沒有保險。
這樣,當槍機一旦受到撞擊就會回到後方位置,可能鉤住一發槍彈進膛而擊發!用更簡單的話說,就是容易走火!
到了戰場上,戰士們的應對之策是土法上馬,臨時在槍管上拉一根皮帶,用扯開的一端將拉機柄固定住。後來附加了一個槍機保險才使問題得以解決。
現在,在設計階段,就要將這個問題解決掉!
希瑞克在講,很多人都在記,希瑞克絕對不是個外行,思路相當開闊,比他們這些武器專家還厲害!
“好了,現在說最後一個問題。”希瑞克已經將現在的問題說得差不多了,就剩下最後一個。
“簡化生產工藝,讓這種槍可以大批次地低成本生產!節約我們寶貴的原料。”希瑞克說道。
德國的工匠精神,是精益求精的,比如,最重要的機匣,絕對是切削出來的,一大塊的金屬,上車床切,削,最後成為一小塊的機匣,相當浪費!廢料甚至比機匣還要重!
如果改成衝壓工藝,就要大大地節省原料了!幾乎沒什麼浪費!然後再透過鉚、焊工藝來完成。
歷史上,一直到開戰後,德國才開始搞簡化工藝的事,而現在,希瑞克就提出來了,必須要簡化工藝,提高效率!
為此,哪怕稍稍降低加工精度,也是值得的!蘇聯的武器,加工精度遠遠低於德國,生產出來的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