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7部分(第2/4 頁)
在反問,是要讓他們去送死嗎?
“我們別無選擇。”韋維爾說道:“難道,我們要放棄這裡嗎?要等著德國人,一直打到埃及,打到我們的蘇伊士運河,將我們徹底地趕出中東嗎?我們不能後退!德國的攻擊力,大家都是知道的,我們必須要頂住!”
韋維爾看得更遠,現在,是一個轉折點,是整個中東戰爭,最關鍵的一點,他們別無選擇。
“也不是完全送死,德國人一路過來,他們的坦克,說不定已經缺乏燃料,無法開動了,對我們來說,這是個好機會。”韋維爾話語一轉:“這個機會,我們必須要抓住,否則,我們將會成為時代的罪人!”
到現在為止,德**隊,簡直塑造了戰無不勝的神話,如果在這裡打破德國人的這個神話,埃及的這些人,就會創造一個奇蹟!說不定,這會是整個二戰的轉折點呢?
“正面打,我們肯定不行,但是,我們可以繞到德國人的後面去啊!論對地形的熟悉程度,那絕對是我們的優勢。”
第七百一十六章 一輛裝甲偵察車(加更4)
英國,是老牌國家,包括坦克這種武器,都是英國首先發明的,但是,把坦克單獨拿出來,時間卻不長。
到現在為止,英國也才組建了不到十個的獨立的裝甲團而已,中東軍團,單獨組建起來了一個,就是現在的第6皇家裝甲團。
(記得以前看過資料,說英國有皇家空軍,皇家海軍,就是沒有皇家陸軍,因為陸軍造過反,雖然沒像法國那樣直接把國王送上斷頭臺,但是畢竟也惹惱了英國皇室,就是不肯給陸軍的前面帶皇家的稱號?)
得到了命令之後,他們並沒有太多的猶豫,半個小時之後,就出動了。
頭戴著黑色的貝雷帽,身穿黑色的連體服,這就是英國坦克部隊的獨特的制服。
一戰期間大多數士兵的軍服和裝備是不適合在坦克中使用的。特別是坦克上的觀察孔實在是很狹小所以必須始終靠近觀察才能獲得有限的視野。因此很多頭戴都顯得高而且完全不匹配。
一直到後來,他們實驗了第70山地團的貝雷帽,發現不錯,沒有帽簷,這樣不會遮擋到視線。同時,黑色耐髒,不會顯出油漬。
而這套連體服,幾乎是在35年才開始推廣的,到現在,已經是坦克部隊的常見制服了。
現在,身著黑色的皇家第6坦克團的坦克手們,乘坐在己方的十字軍巡洋坦克裡,快速地出動了。
尾部的“納菲爾德自由”型v型12缸航空發動機,發出轟鳴聲,一股股的黑煙,伴隨著坦克的前進而不斷冒出。
這種發動機,本來是航空使用的,現在裝備到了坦克內部,為了壽命,最大功率由400馬力調到340馬力。即使這樣,其單位功率也達到了17。3馬力/噸,算是相當不錯的,成為“十字軍”坦克具有良好機動性的保證。
只可惜,航空發動機注重的是高功率,而坦克需要的卻是大扭矩,所以別看這種發動機賬面上資料好看,實際使用起來,就有些不合適了。
比如,坦克的起步並不快,伴隨著離合器的焦糊的味道,坦克才能完成啟動和加速的動作,不過,一旦飈起來,那就很爽快了。
隨著地形的起伏,坦克在不斷地顛簸著。狹小的炮塔裡,團長克勞利將身體露出來,用望遠鏡望著遠方。
歷史上,十字軍坦克在剛剛研製的時候,採用的是五人制的佈局,是非常合理的,但是,改進之後,卻成為了三人制。
其中最大的原因,當然就是換了新炮,將40毫米的2磅炮,換成了57毫米的6磅炮,增加了火力,同時也讓炮塔內部擁擠不堪,設計師的方案,就是減少人員。
五人制變成了三人制,這樣就夠了。
內部空間沒怎麼寬綽,人手反而少了。
整個坦克,都是土黃色的,和這裡的地形顏色很相似,這也是他們在沙漠裡隱蔽自己的一個方案。
這次的任務很艱鉅,因為對手是德國的主力坦克,黑豹3,傳說中,這種坦克的正面,至少要100毫米左右的坦克炮才能夠擊穿!
所以,他們只能打側面和後面,這就需要他們的戰術得當了。
他們要繞到德國人的後面去,從對方的後面發起攻擊!而且,必須要一舉得手才行!
如果說唯一的優勢,就是他們的機動性了,巡洋坦克,最看重的就是機動性,他們的坦克可以輕鬆地在沙漠裡飈到65公里每小時的速度!
每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