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部分(第2/4 頁)
!可有一點我無法弄明白,聽著這樣的噪音才能睡得著覺的人,要麼‘失聰’,要麼‘變態’。我不知道宣德皇帝,他丫的是屬於哪一類?”
當然,這“蟲兒”我最後沒買,也根本“買不起”。這件事兒都過去了很長時間我還一直認為是個“夢”,可當時我身邊還有別人哪,總不能大家夥兒一起做了這麼個“蟋蟀皇帝”的“夢”吧?
我的故事才講完,麻稈兒的臉色陡然而變:“您說的那位‘大爺’是不是四方臉?五短身材?看著跟練摔跤的似的?——靠!就是他,他外號就叫‘金鐘兒’……”
不用往下再說了。看來我和麻稈兒“說”到一塊兒去了,只是我不便問這隻老“蟲兒”是麻稈兒說的“朋友的朋友的朋友……”中的哪一位?
我誠心實意地告訴麻稈兒,您這事兒看似荒唐,其實也沒什麼可過於大驚小怪的。從科學的角度講,您犯的這個錯誤叫做“駁斥程式失控”。人腦中存在著一種“真理”對“謬誤”的“駁斥程式”,而這種“程式”一時地被外在的假象或內在的貪慾給“干擾”了,就有可能造成一時的“駁斥程式失控”。不礙事兒,跟計算機似的,經常給自己“殺防毒”就成了。
算計著麻稈兒媳婦給我沏的茶已經晾溫和了,唇乾舌燥的我端起來猛飲一口,“噗——”噴了坐在對面的麻稈兒一臉。麻稈兒媳婦驚詫地問:“大哥,燙著您啦?”
我就跟吊死鬼兒一樣吐著舌頭說:“大妹子哎,想謀財害命是怎麼著?麻死我啦……”
麻稈兒卻在一邊喃喃自語:“……駁斥程式失控?”
當代景德鎮工藝瓷
本章提示:“幻瓷”
故事中說到所謂“幻瓷”,大概應該還有些品種,之所以沒在上文提及,是我想今天的人們已經不難識破了。比如現在旅遊市場上常能見到一類“茶具”,原本“素潔無華”,但只要把開水沏進去,那“花樣”就出來了,最常見的是“水月觀音”、“四季變換”等,這便也是“幻瓷”的一種。公平地說,這玩意兒多少有點“科技含量”,說它是“幻瓷”還算靠譜,至少冷不丁地能“唬”您一下不是?我就聽說過,有某位剛入道的朋友,早期就被這種花裡胡哨的瓷兒給蒙過,想必那“故事也是跌宕起伏”的?我還真想問問這事兒的原由,可人家就是不說,從此也不再玩“瓷兒”了,而且是“打死”都不玩了,一提起這事兒那哥們就跳著腳地罵自己是“菜鳥兒”!也別說——這樣有自知之明的人,也少。有可貴之處!
其實這類花裡胡哨的“幻瓷”,今天看來應該說是一種挺有意思的新工藝,學名叫做“可逆性熱敏變色材料”。此為一種新穎的“著色劑”,它可以隨著環境溫度的變化而迅速改變顏色,從而使被著色的物體具有動態漸變的色彩效果,其色變溫度大約從10℃—78℃。這種著色劑又叫“感溫變色粉”,顏色有大紅、玫瑰、金紅、黑、綠、墨綠、草綠、孔雀綠、寶藍、金黃等等,真可謂“奼——紫——嫣——紅開(哎)遍,似這般——都付與——斷井頹垣……”(崑曲《遊園驚夢》唱詞兒)。從這類所謂花樣翻新的“幻瓷”我們可以看出,造假的階段和手法也在不斷變化,而且不乏“科技含量”。過去有人拿著蒙人的玩意兒,其實是今天正經的旅遊工藝品。可您要是被騙子給忽悠了,那保不齊就真如“遊園”所說的,把個錢袋子“都付與斷井頹垣”了。在古玩收藏的“地攤兒文化中”,我們常常稱這類看著花哨、聽著離奇,可買了就“打眼”的玩意兒叫“一地雞毛”。要我說,這還是媽的一地“野雞毛”——帶色兒!
。 想看書來
四、“秦瓊賣馬”(1)
我以前接觸的那個曾經被某些“明白”人稱作是“傻×買,傻×賣,還有傻×在等待”的“古玩”圈子裡,有一位姓秦的朋友,本名叫秦群,剛好在家排行老二,人稱“二爺”,或“秦二爺”。自然,就讓他自己和認識他的人,都會有意無意地聯想到一位歷史人物,乃隋唐初期的山東大英雄,也是位“二爺”的秦瓊——秦叔寶了。
我認識的這位“秦二爺”和歷史上的“秦二爺”雖無“血緣關係”,但卻也有頗多“相似”之處。首先,他喜歡馬。只可惜時代不同嘍,我們這位“秦二爺”找不著那位“秦二爺”當年聞名江湖的“黃驃馬”,於是就委屈著玩玩兒唐三彩或彩陶之類的馬了,好歹它也是漢唐的“種兒”。另外,我們這位“二爺”跟那位“二爺”一樣,行俠仗義,在唐三彩和彩陶方面的知識是“肚囊寬綽”,且“誨人不倦”,問什麼說什麼,包括他所瞭解到的一切關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