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0部分(第3/4 頁)
那兩本書寫的蘇夏太壓抑,她迫切的想要換一種寫作方式,寫出點輕鬆愉快,但又意味悠長的作品來。比如說她腦海裡現在就儲存著大把大把的題材:什麼穿越啊,武俠啊,玄幻啊,魔幻啊,修真啊……這些隨便一個題材拿出來,都能給當下的社會造成一定的震撼。但是,這些震撼卻不被正統文學所接受。
蘇夏之前創作的那兩本書,嚴格意義上來說,已經被納入了正統文學作品的範圍,而她本人腦袋上也被扣上了一個正統文學作家的帽子。責任感迫使著蘇夏一直走傳統文學這條路,繼續在批判現實和揭露現實的路上越走越遠,去創造更大的社會影響力,去獲得更多人的認可——這是多數人希望她做的,也是蘇夏所向往的一條路。
但是,蘇夏的內心,卻有些疲倦了。她想要獲得一種輕鬆的發洩方式,想要寫出點另類的東西,卻被頭頂上的責任束縛著,不能去下筆。於是就糾結在內心的渴望和責任感之中,好比兩方打仗,左右搖擺,一直到如今。
現在被王文起問起來,蘇夏猶如抓住了一根救命的稻草,倒豆子一般將內心的種種思緒都給傾訴了出來。她說的特別凌亂,因為太激動了,腦中的兩個黨派又恨不得一下子曝光在太陽底下,都爭先恐後的跳了出來。等到她差不多傾訴完的時候,看著王文起老先生安詳慈和的面容,她突然有點擔心:她剛剛說的那麼亂,老先生能夠聽得懂麼?
王文起聽蘇夏說了半晌話,沉吟了許久,才問道:“你是不是覺得你肩膀上有責任,促使你一直寫出意義深刻,對社會有巨大影響的作品?如果不這麼寫,如果不能超越上一本書的成就,你就覺得是違背了自己的本意,覺得自己寫出來的東西沒有價值?”
蘇夏點頭。
王文起笑了,寬慰她:“這是每個讀書人都會有的想法。從古至今,如果不是想要青史傳名,怎麼會有那麼多的文人致力於科考高居廟堂,或者是著書立說呢?自古文人的出發點總是相同的,只是後來經的多了,走的路子就不同了,結出的果子也就不同了。”然後他又板起面孔,皺起眉頭,教訓蘇夏道:“你的出發點是好的,但是隻一味的逼自己走這條路,是不是有點功利了?你才多大點的孩子,你能知道多少社會的醜陋面,世界的博大?就算你下一本成功了,下下一本也成功了,但是萬一有哪一天你無話可說了呢?到時候你又要怎麼辦?不要一條路走到黑,否則的話,我真要懷疑你是熱愛寫作,還是熱愛於不平則鳴了。”
蘇夏覺得慚愧的同時,也感覺到心中寬鬆了不少,想了想,又小心翼翼的提出道:“我其實……很想寫點不一樣的東西。”
這次王文起倒是感興趣起來,他問道:“什麼不一樣的東西?”
蘇夏將想法說了。王文起沉思了一會兒,說:“你年輕人心思活躍點,想象力豐富,這很好嘛,沒什麼不好的地方。”
“可是我總覺得……”
“抹不開面子?”王文起睿智的笑了笑,看透了蘇夏的所有想法:“都說文人相輕,你倒輕視起自己來了?我問你,金庸古龍寫的書看過麼?瓊瑤的呢?”
蘇夏點點頭:“當然看過,電視劇我都看過不少呢,有的一本書能被翻拍好幾遍,我也都沒拉下。”
王文起點頭說:“他們這些書,文學價值是不高,可你能說他們影響力不大麼?其他的不說,金庸寫的書其中一點我就佩服的很——現在的小孩子都不喜歡看傳統的文學作品了,白話小說都懈怠去看,更何況是那些古籍。甚至連你們這代人大為喜歡的西遊記,想來很多人都是隻看過電視劇,原著的書皮都沒摸過。現在呢,小孩子們都喜歡看武俠小說,打打殺殺的情節場面看起來是不好,又暴力又不教人向善,但是如果那書中講著家國大義,能潛移默化的影響看書的小朋友們,也是件好事。”
蘇夏若有所思的點點頭,詢問道:“那王爺爺的意思是,不必侷限於這本書講的是什麼故事。只要書裡面有好的一面,能潛移默化的影響別人,就是好的?”
王文起微微嘆了口氣,說:“我只是希望你不要過於追求文學效果,最後得不償失。”
他站起身,拍了拍膝蓋,對蘇夏道:“你跟我來。”
蘇夏跟著王文起進了一間屋子,是老式建築的那種格局,全木質的傢俱。玻璃窗裡透進來多縷陽光,蘇夏都能看到陽光中的浮沉,而順著明亮的光線看過去,這房子的三面居然都放著大型的書架,而書架上,則擺滿了書,一眼看過去根本不知道這有多少本的書——是幾百本,還是幾千本?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