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9部分(第3/4 頁)
,現在國內拍攝的電影大部分都是寫實電影,文學色彩偏重,就算有大製作,成本也不會怎麼高。甚至在千禧年之前,國內電影節根本沒有出現過製作費在5000萬以上的電影——這裡特指尋常電影製作模式,國家注資投拍的大型戰爭片不在此列。
而且,蘇夏明白自己的書,也明白將它電影化需要在前期投入多少——說實話,很少。只要找一個民風淳樸的小城市取景,選好主要演員,再選一些群眾演員,主要構架就已經完成了,接下來就要看主演們的演技了。頂多,電影在後期多花點製作費,製作的畫面精美點。
但是那個男的居然張口就說1000萬——算上貨幣購買力的變化,差不多相當於十幾年後的幾千萬投資了。
那男的到底是在吹牛呢,還是在吹牛呢,還是在吹牛呢?
作者有話要說:PS:不羈的風同學友情提供的看不到正文的解決辦法:選擇瀏覽器選單【工具】…>;internet選項…>;安全…>;自定義安全級別,在裡面找java選項…>;選擇‘啟用’…>;重新整理網頁。如果是已經啟用狀態,那就先選禁用,確定後,再重新操作一遍選“啟用”,然後重新整理網頁就能看了。
59
59、長輩教導 上 。。。
本來施興中是想著自己剛剛忙完一件大工程,可以休息幾天,帶著蘇夏轉一轉北京城的。但是還沒來得及行動,就被公司裡的一通電話喚去,開始了新的忙碌。施興中沒辦法,只能交代之前因為準備留學的事情,已經向學校請了長假,現在還呆在家裡閒著沒去上學的施穎代為招待蘇夏。
蘇夏對由專人帶領著的遊玩沒什麼興趣,這讓人感覺跟跟團遊沒什麼差別——她更趨向於自己拿一副地圖,用探索性的方式去了解一個新的城市。如果可能,她想在成年以後,自己背上一個包,去異國他鄉獨自生活一段時間,因為那樣更舒適,也更自由,適合沉澱和回憶。
所以在施穎偶爾提出某日要專門帶蘇夏去某某地方玩的時候,蘇夏自己含笑拒絕了,並且舉了舉手裡的地圖冊,告訴施穎自己已經摸索著去了好幾個地方,一個人。路上也沒遇到什麼特別的事情,她的警惕性還是不錯的,所以不用麻煩施穎專門照顧她了。而施穎每日都有約會,也並不怎麼顧得上專門帶蘇夏出去玩,客氣了幾句之後,也就沒再提過這件事了。
蘇夏和施穎是完全不同的兩種性子。蘇夏偏安靜,沒事做的時候,喜歡一個人睡睡懶覺,起來後悠閒的做飯,洗碗。然後找個陽光充足的地方,看會兒書,發會兒呆,琢磨琢磨書中的情節,或是研究一下午飯晚飯的菜譜,亦或是,只是靜靜的坐著,然後小眯一會兒。她不喜喧鬧,但卻不討厭別人熱鬧,參加聚會什麼的,看別人互動也能看的津津有味,只是本人極少去參與罷了。
而施穎呢,則是個風風火火的性子,一刻都在家裡安靜不下來。蘇夏觀她沒上學的這幾天,每天都不在家,不是這個有約,就是那個來叫。回來的時候也笑臉盈盈的,手裡大多帶著各種袋子——玩的,穿的,帶的。偶爾還會給蘇夏稍幾樣小禮物,讓蘇夏道謝道的嘴皮子都快麻了。
那些來過施家的施穎的朋友們,大多都對蘇夏的身份感覺到好奇。來找施穎的時候,也會主動的跟蘇夏交談,後來或者是對她有些好感,就約蘇夏同去逛街,蘇夏拒絕了一兩次之後,抹不開面子,也會跟她們一起出去一起。只是她們逛的大多都是大商場,進去就是不停的試衣服,或者是轉各種各樣的飾品店,化妝品專櫃。然後就去一家咖啡屋,一邊坐著一邊聊剛剛看中的某種東西,她們口中的品牌蘇夏聽著大多有些陌生,所以常常都不加入談話,只是安靜的坐在旁邊,等到她們問到自己了,就只對那樣東西的款型設計發表幾句言論,然後就閉口不談了。只是這樣一來,反而讓施穎的幾位朋友對蘇夏好感大增,直說她矜持含蓄,還互相交流了聯絡方式。
霍亞寧……蘇夏倒是見過好多次施穎給他打電話,頻率多到一天四五次,只是電話那頭常常都不是本人接的,施穎也沒再成功約他出來過。蘇夏原先以為他們兩個是青梅竹馬一起長大的發小,現在看來原來也不是這樣。
算著時間,明天就是去王家拜訪的日子了,而王文起爺爺(在電話裡劉奶奶強烈要求蘇夏這麼叫)也差不多到家了,蘇夏就給王家去了個電話,詢問王文起爺爺到家了沒有,身體是否還好。電話是劉奶奶接的,說是王爺爺回到家吃了點飯,就覺得累了睡覺去了,精神當然還好,晚飯足足吃了一大碗呢!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