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8部分(第3/4 頁)
成就了小城,還是小城成就了歐盟?當地人對這個命題不屑一顧:在歐盟誕生之前,馬斯特裡赫特的名字早已銘刻青史:1870年,當地人在開挖石灰時發現了恐龍化石,“馬斯特裡赫特”也作為一個跨度長達600萬年的地質時期專有名詞,被永遠紀錄在地質年代表上。今天的馬斯特裡赫特成為遊人雲集的熱門旅遊地,從這座混血城市的歷史和風貌中人們不難得出一個結論:歐盟的誕生和歐洲的融合不是秘密,更不是奇蹟,而是歷史必然的抉擇。
………【利比亞:非洲統一軍?聽起來很美】………
——對痼疾深重的非洲而言,統一軍隊還很難提上議事日程
“非洲應該有勇氣對新殖民主義和新奴役大聲說不。”
說這話的是卡扎菲上校,在4月4日,塞內加爾獨立57週年慶典上。聽眾應該不會對這番話感到吃驚或意外,因為這個男人用他的嘴和“綠皮書”,已這樣呼喊了幾十年。
“但非洲各國的獨立正處於脆弱和危險的境地”,對他這樣的闡述,就算不喜歡他的聽眾也不能不表贊同,因為這完全是事實:從老牌的英、法到躍躍欲試的美國,正把久違了的熱烈目光,越來越多地投向冷戰後被冷落已久的非洲大地,並越來越表現出對非洲事務的興趣。
然而接下來的話會讓幾乎所有人驚訝,卡扎菲主張,建立一支統一的非洲軍隊,並認為惟如此,方能一勞永逸地讓非洲各國長治久安,不受外患。
“非洲人不願重受奴役,或重新被強拉上宗主國的戰車,因此,我們必須自己保護自己”,卡扎菲認為,非洲各國國貧兵寡,獨木難支,但一旦成立“統一軍”,則會一下擁有一支可以和任何大國媲美、總兵力超過200萬的強大武裝,既能保家衛國,又能履行國際義務,這樣一來,就可以對任何無禮要求和非份企圖說不了。
這則訊息由安哥拉新聞社傳出後很快引起各界熱烈爭議,一些評論家認為,卡扎菲此言是針對美國設立非洲司令部的計劃,希望以非洲統一軍和全非協防,不卑不亢地把美國的軍事介入婉拒於洲界之外。
姑不論他初衷如何,非洲統一軍這個聽上去很美的計劃幾乎全無實現的可能。由於部族化、區域化的特點,非洲大多數國家規模不大的軍隊本身,或只聽命於某個強勢民族,或被若干勢均力敵的民族分而制之,從奈及利亞到賴比瑞亞,從安哥拉到象牙海岸,無不如此,另一些國家情況更復雜,如剛果(金)是總統、前總理各擁部曲,劃界相望;蘇丹是兩派民兵血戰不已,政府軍拉一派打一派;索馬利亞則是教派武裝猖獗,政府軍在缺乏外界直接助戰情形下不堪一擊……由上可見,對於不少非洲國家而言,“本國統一軍”尚如鏡花水月,不知何日方能實現,非洲統一軍的前景更無需多談。
200萬軍隊聽上去很美,但統一指揮、統一編制、統一後勤的前提是強大、持久、穩定的軍費支援,和統一、堅強、高效的指揮管理體系,而這兩點,不論卡扎菲還是非洲任何政治家,目前都無法做到。
卡扎菲援引馬基雅維裡的名言“如果渴望和平,就必須準備好打仗”,來證明“非洲統一軍”計劃的合理性和必要性,但作為職業軍人,他的軍事紀錄乏善可陳:和美國的幾次錫德拉灣海、空戰還可說吃了“不對稱”的科技虧,但優勢兵力和至少不吃虧的裝備在查德被輕裝的法國外籍軍團追著打的一幕許多非洲人記憶猶新,要讓這些人相信,卡扎菲憲兵比傳統的非洲憲兵——法國、英國、比利時——更好使,著實有些難度。
非洲從來就不缺乏想象力,非洲所缺乏的,總是現實的頭腦和務實的發展戰略,以及真正善意的外界支援和援助。在一系列痼疾治癒之前,卡扎菲口才再雄辯,計劃再誘人,他的“非洲統一軍”對於大多數非洲聽眾而言,也只能是聽起來很美而已。
………【中國何以成為加拿大“第二大難民來源國”?】………
據4月3日加拿大CTV電視臺援引該國移民及難民局2006年統計資料(ImmigrationandRefugeeBoardStatisticsfor2006),2006年度中國成為繼墨西哥後第二大難民來源國。
中國雖然存在著這樣那樣的不足和問題,但近年來發展勢頭良好,何以會產生數以千計的難民?而且這些難民又何以捨近求遠、跑到擱著一個太平洋的加拿大去避難?
根據國際公約,難民指“一切由於種族、宗教、民族、加入某一社團,或政見不同等原因,不能獲得原籍國保護;或原無國籍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