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1部分(第3/4 頁)
到頂點。。)。
由於缺乏支付能力、信用和必要擔保,非洲各國在眾多大型基建專案上經常出現資金脫節現象,商業衛星專案花錢更多,週期更長,在缺乏信用擔保和資金保證的情況下,不論NASA、歐洲航天局還是俄羅斯,都只能對“非洲商業航天市場”抱非常謹慎的態度,一些人士所預言的中國與上述航天強國在非洲市場上的激烈對決,恐怕僅限於想象之中。事實上近年來唯一受到航天強國積極對待的非洲航天專案就是(看小說到頂點。。),這個專案自93年立項至今已歷13年,耗資達3億美元,非洲56國中有45國參與並投資,並由歐洲航天局承擔技術開發和發射,但直到今天仍未見升空,(看小說到頂點。。)專案的得以延續表明非洲各國對商業衛星的需求實際存在,而它的難產和45個母親的複雜血緣也毫不含糊地告訴一切打算開發非洲商用航天市場的國家和公司,這個市場目前的池水還相當淺,也許世界上第二位太空遊客、南非億萬富翁馬克&;#8226;沙託沃斯這樣的“商業航天”,其在非洲這個貧富懸殊地帶的市場前景,暫時要比衛星、飛船什麼的光明很多。
去年底,中科院遙感應用所受商務部委託,承辦了“2006非洲國家科技人員遙感應用技術培訓班”,來自尚比亞、獅子山、模里西斯、奈米比亞、賴比瑞亞、肯亞、埃及、迦納、賴索托九個國家的14位學員參加了培訓,也許這一類更切實、更有效但更不引人矚目的航天合作,才是中非間現階段航天合作的主流,也許這類合作能最終在非洲奠定中國航天良好的品牌效益和市場土壤,為終將到來的豐收打下堅實的基礎,一如其它經濟領域裡,中國當年的付出,在今日所結出的累累果實一般。
尼中之間星星約會的故事還未結束,對於約會本身並無太多懸念,但故事的結局則很難逆料,因為雙方的願景都不僅僅是火箭上天,衛星交貨,僅此而已。
………【讓步還是進步?】………
4月16日,一直對聯合國出動藍盔軍入達爾富爾維和持牴觸態度的蘇丹總統巴希爾致函聯合國秘書長潘基文,表示原則上接受聯合國計劃,評論家普遍認為,中國在達爾富爾問題上立場的轉變,是促使巴希爾讓步的關鍵。
對中國為何轉向,各界議論不一,但多認為這是在國際壓力下作出的讓步:美國和歐盟的外交運作,一些組織和團體的激烈言辭,甚至法國總統候選人和《華爾街日報》抵制奧運的呼籲,迫使中國不得不退讓。事實果真如此麼?
由於西方國家對蘇丹實行制裁,蘇丹主要財源石油貿易長期處於畸形狀態,其貿易額、利潤和投資主要來自中國;由於軍事、金融投資方面的國際禁運和限制,來自中國的武器供應和各種投資合作專案,也成為維繫巴希爾政府生存的命脈之一。雖然該政府本身不願把國家命運寄託一國之上,並採取多種措施,但近來他的騰挪餘地越來越小:歐洲各國和美國立場漸漸趨近,在向他提供武器上一度遠比中國積極的俄羅斯也轉採低調,一直強調非洲問題非洲人自己解決、對非洲以外軍隊介入蘇丹維和態度保留的非盟各國同樣開始鬆口,由於經費緊張、後勤壓力巨大、當地局勢緊張複雜,實力有限的非洲各國對維和感到力不從心,4月12日,參與非盟達爾富爾維和的四國之一塞內加爾宣佈撤出其全部538名軍人,理由是在當前形勢下非但無法完成使命,甚至難以保護自己的安全。這一切使巴希爾政府面臨一個無奈的尷尬:中國的聲音越來越舉足輕重,不管他們是否願意接受這一現實。
中國這次轉變之所以引人矚目,是因為此舉打破其長期恪守的兩項底線:只與合法政府打交道,和不對別國內政說三道四,自1963年周恩來總理訪問非洲10國並提出《中國同非洲國家和阿拉伯國家相互關係的五項原則》以來,這兩項底線幾乎一直牢不可破。
應該承認這兩大底線在原則上無可指摘,在常態下也是合理的,但問題恰在於,發生動亂、需要國際人道主義救援和國際維和的熱點地區,通常都是“非常態”甚至“嚴重非常態”的,處於動盪、穩定,甚至無政府狀態,對於此,“只和合法政府打交道”無濟於事,只給合法政府提供軍火也同樣可能揚湯止沸,而不干涉內政(包括自己不干涉和不讓第三國干涉)更恐養癰成患、釀成更大的人道主義災難和地區危機。
事實上,從近年來中國在一系列國際熱點問題(朝鮮六方會談、伊朗核談判、中東問題)上較以往更活躍、更積極的作為,中國國內方興未艾、圍繞大國如何和平崛起展開的熱烈討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